读书人

教育的“朝圣”之路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9-06 10:43:28 作者: rapoo

教育的“朝圣”之路

历时半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各自的朝圣路》。这是周国平的一个散文集,讲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故事,短文篇幅都不长。我很喜欢这些哲理性的文章,总是在阅读中顿悟到什么,我把这个过程当做“与自己的对话”。

周国平将自己定位于“守望者”,他在《守望的角度》一文中这样叙述:“今日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我希望世上多几个志愿的守望者,他们能以智慧和爱心守护着麦田和孩子,守护着我们的未来。”我想到了塞格林《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那个叛逆的坏孩子——霍尔顿。故事情节中让我一直惦记着就是霍尔顿对菲比说的那个梦想,他想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保护在麦田里玩耍的孩子不掉下悬崖去。霍尔顿的这个梦想,多么像教师这个职业现状。因为教师就是这样,既要给予孩子们一个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尽情的嬉戏、欢笑、打闹,还要拦住那些要冲向悬崖的孩子,在最恰当的时候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做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守望者。

读着周国平的文字,就像纯粹私人性质的谈话,他娓娓道来地与和我探讨精神生活。他告诉我:一切简单而伟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独立的精神追求。如果你的立场是坚定的,那么你便是走在属于自己的朝圣路上。”我不是一个宗教信仰者,但我心中也有一条特别的“朝圣路”,一直怀着虔诚的信仰在路上走着。他在文中写道:“真正的信仰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他把坚持信仰的人称作“朝圣者”,他们拥有精神信仰,这种精神不是一种知识,而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灵魂生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

据说,能到拉萨朝圣是藏民们一生的梦想,藏民怀着对佛祖的虔诚和膜拜,三跪一叩头,踏上去拉萨的朝圣之路。一步步地一路磕拜过来,该需要怎样的信念和毅力啊!教育不正需要这样虔诚的朝圣之心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就是精神和信仰的接力者。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篇中概括说:“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的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

教育的朝圣,亦是一种信念,一种朴素而伟大的信仰。近些年来,我接触到不少一线的河南教师。放在人群里,他们毫不起眼,却怀着美丽的“童心之梦”,在教育的舞台上激情演绎精彩的人生。因为怀有一颗“朝圣”的心,他们对事业的付出无怨无悔。周国平说:“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我无法用语言很清楚地表达出心中的“圣地”是什么样的?我只知道自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想尽善尽美地做好每一件事,想和学生们一起幸福地成长,想在他们还稚嫩的心灵里播下梦想的种子。为此,我也加入教育的朝圣之流中。在这条路上,我并不是一个人,有无数和我一路同行的教师,正如周国平说:“世上有多少朝圣者,就有多少朝圣路。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朝圣的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我相信自己的朝圣路并不孤独,它让我感到愉悦、充实。

此外,书中的语句让我不由地反省自己,更多地去关注心灵。书中这样写道:“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他认为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这样的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追求的不是精彩,却是从容。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与文字的不断对话中,我的思想一次次被洗礼,灵魂得到净化。坚守自己的精神信仰,建设神圣的精神家园。

鹤壁市山城区第九小学 唐芳 13939241112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