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中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9-13 10:43:09 作者: rapoo

  《我喜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了喜欢的理由。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为此,我的设计理念是:从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上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从诗一般的语言中,体会作者诗意的情怀,感受作者诗一般的心灵。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品读,专注地去感受,兴致勃勃地去交流。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下面借助课堂教学谈一谈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一、导入话题

师: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你喜欢的事物,事物请谈一谈你喜欢什么?

案例一:

学生:我喜欢春天的生机勃勃。嫩绿的小草从那软绵绵的土壤了探出头来,树尖长出了极嫩的绿芽儿。

学生:我喜欢夏天里那一把又一把的“大绿伞”,为我们人类送来了一片片阴凉,让我们无忧无虑的在下面尽情的嬉戏、看书、下棋……

学生:我喜欢秋天的硕果累累。弥漫着一种果香,看那苹果红得像一位害羞小姑娘的脸蛋,柿子像个橙色的灯笼高傲的挂在枝头。

学生:我喜欢冬天的粉妆玉砌,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无瑕的白纱,树木也不例外,穿上了满身银珠片的棉衣,银光闪闪。

学生: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那种美好的享受。

学生:我还喜欢看书,在图书馆里面,我不能控制自己爱书之情。

学生:我喜欢朋友,喜欢在我闲暇无聊、忧心忡忡的时候来安慰我。

反思:

这一组以喜欢为话题的发言,看似学生信口谈出的个人喜欢,其实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喜爱,怎么不是一首喜欢的诗?为了让学生进入诗的境界,老师责无旁贷,为了让学生进入语言学生的优美意境,老师应精心设计,营造出诗意的氛围,让学生的情感顺理成章地进入诗的意境中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内涵和情调。”其实语文就是一首诗,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是意,语文的生命就是诗意,本次教学一开始,我着意设计此项,让学生的思维诗意地栖息着,在对话、交流、碰撞、展开思维的翅膀,着语文的诗意。

师:台湾作家张晓风喜欢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了解 她所喜欢的事物。 (略)

二、品悟板块

交流前置作业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

2、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部分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作者从哪几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

案例二:

师:请各组长反馈前置作业情况,

一组长:我们组XXX很认真,文中的批注十分丰富,书写十分规范,可见她经历了一番寒彻骨,今天得到了梅花香,XXX今天的作业比以前有了进步,相信他会努力学习更上一层楼的。XXX同学学习不太努力,请他三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组长:我们组整体完成的较好,特别是XXX, 真正地做到了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他的笔记真是春色满园。

三组长:XXX希望你再认真一些,因为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XXX的聪明在语文书中得以体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XXX同学相信你会真正理解这句名言的。

四组长、五组长……

案例三:

师:下面由小老师带领大家进入全班的学习交流中……

小老师:那个小组愿意交流?

我们小组来交流,首先由XXX来讲

我来交流作者喜欢花这一部分。

生:她笔下的花和人们一样富有情感。瞧,这是金色的秋菊,作者把清瘦个词语送给了它,

从“清瘦”这个词语中,我感觉出作者爱怜、疼惜的情感外貌,

生:清瘦一词大都形容人的外貌,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菊花,怜爱菊花。

生:清瘦一词也写出了菊花有傲霜斗雪的气质,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生:清瘦有时讲人一身正气清廉高尚,描写鲁迅就用到了这个词,在这里作者用这个词主要想体现菊花有与众不同,

生:我也有同感。但我更喜欢红艳的玫瑰,作者用浓郁一词来形容,更体现它的芬芳。

生:是的,看到浓郁一词,我仿佛置身在美丽的大花园中,真的闻出一阵阵的清香啊。我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我感觉作者和玫瑰就像是老朋友,对它了解得很透彻,所以才会用浓郁。

生:透过文字,我读到作者的用心,她这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明天的向往的啊。

……

组长:从这些词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作者不但喜欢这些高雅的花儿,就连山间的野花,作者也不曾把它们忘记。在作者心中,野花和玫瑰享有同样的尊荣。现在,让我们把这段充满爱意的文字,以诗句的形式展现出来。请男女声合作朗读。

反思: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此我设计绿色的课堂生态环境,学生有思考的自由,有说话的权利,有心灵的碰撞,有情感的迸发。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前置作业的检查交流,这是第一阶段的诗意旅行,学生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次序地畅说欲言,把自己对文本的把握,对作者的情感分析地淋漓尽致,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实践。

接着进行全班的较流,这是第二阶段的情感共振,小组长对本组前置作业的检查点评更是引经据典,诗情话意,点石成金。

课堂中,学生在交流中互动生成、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发展的课堂。课堂上,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本节课,树立“三生”意识,即生命意识,生活意识,生成意识。生命意识要求教师关爱生命,体贴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学生的本色得以回归,个性化的“倾听”与“言说”得到赏识,学生在课堂里充分感受到流光溢彩的生命涌动,成为既具有知识性、理性又充盈着感性、灵性的整体的人。生活意识,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将课堂生活化,学生引入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中去,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机贯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知识激发联想和生成创意。生成意识,强调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教师的教学重点由过去的课前备课转移到对教学现场的即时动作,老师更关注的是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课堂上师生相互研究与切磋,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

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在阅读和感悟中表达、充实和提升自己灵性的过程。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观察视角、绮丽的想像,为语文课堂氤氲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为语文课堂留下了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学而教,为学而教,巧妙设计前前置作业,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教师的任务不是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而是指引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语文教学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在预设的目标下有了学生“放肆”的畅想,有了学生的诗意栖息;这才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经常会听到学生灵性被擦燃的声音,那是一种美妙的声音。

三、质疑板块

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与同学一起探讨吧。(略)

师总结:大自然四季风景美丽,亲情支情真挚动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喜欢和珍惜的。作者从三个方面自己喜欢的情怀,从春夏秋冬四季说起,分别写了自己的喜欢的季节及理由。二是写自己的喜欢的自然景物,表明喜欢的理由。三是写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四、写作板块

案例四:

师:文章从整体结构上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文章你读过没有?有什么发现?(略)

师:拟古仿作,古亦有之,有文体的仿似,有语句的仿拟,诗词的仿似较多,散文则少之,

仿写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却源源不断。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写了三十三条感到快乐的事,每一条不限字数,不求押韵,无拘无束,结尾都打上了“不亦快哉”的印记。

林语堂《来台后二十四快事》 梁实秋《不亦快哉》

张晓风的《我喜欢》基本上是循着金圣叹的路子写的都是抒写生活中的意趣,把结尾的“不亦快哉”改成了“我喜欢”,本文只是节选。

学生自由读欣赏:金圣叹《不亦快哉》 梁实秋《不亦快哉》

老师也发现了一篇文章与此相似,请欣赏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请同学们齐声诵读《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作者以“我喜欢”为线索,用一支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请仿照这种写法,也来抒发你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学习了张晓风的<<我喜欢>>之后,我们感受颇多。那么,你能把你喜欢事物写下来吗?

我喜欢 …(因为)…… 我喜欢…(因为)……我也喜欢…(因为)……

师:谁愿意让大家欣赏你的大作?只读其中最得意的一段即可。

生:我喜欢大海,喜欢那惊天动地的骇浪,一下子上升十几米,她似一道水墙,气势磅礴;我喜欢那翻滚的波涛,一浪接一浪,好像一条金色的巨蟒在缓缓游动;我喜欢大海的浩瀚无际,一眼望去,只见海的尽头连着天,天的尽头连着海。

 生:我喜欢看书,不管是什么种类的书,都能让我有所收获。我喜欢竹简上的古文,博大精深,令人钻研不透;我喜欢科幻小说,它能让我进入一个虚幻世界,奇妙无比;我还爱看作文书,能使我学习别人好的作文,让作文水平提高。

 生:我喜欢动物。喜欢巨大的蓝鲸,就像核潜艇一样,体形庞大但行动迅速;我喜欢凶猛的老虎,强悍的四肢和铁棍般的尾巴,让人不寒而栗;我还喜欢能飞上九重云霄的鹰,勇猛无比。

生:我喜欢冬天,喜欢它纯粹的洁白。我喜欢冬天,喜欢它贮藏着希望。

生:我赞美菊花,因为秋天的菊花着色丰富,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有似火的红色,如火如荼;有赛金的黄色,金光闪闪;有胜雪的白色,纯洁无比;有娇嫩的粉色,清淡高雅;有淡雅的紫色,还有珍贵的绿色,桔黄的、半紫半黄的、白里掺黄的、红中带白的……

反思:

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天性是诗人,在孩子气的眼中,山水是活的,星星月亮是灵动的,课堂中我精心设计了作文的会议室仿写练习,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或以诗歌形式抒情,或以散文形式表意,看着学生发息内心的话语,你分明能感觉到那颗跳跃的心,那飞扬的语句,那纯真的童心,那灿烂的笑脸,让你感受到一切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充满生机。 生命在场的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人将自己与他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处于一种身心敞开、完全平等的关系中,因此,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创造精神的共识和共在。

  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上好课,应该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

第读耕 ------晴耕三亩 雨读千年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