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 ——最是师恩难忘 信阳市师河中学 易荣荣
有一首感恩的歌,唱了许多年,但是每一次在教师节来临的时候重新唱响,仍让人心情激荡、热泪盈眶…… 刚参加工作时,我业绩平平。而不过两三年的功夫,年轻的同事们已经把课上到市里、省里,甚至角逐全国优质课大赛的奖项了! 有时坐在办公室里,我也默想过,那个把课上的好评如潮、引得慕名者众的人,是我;那个气昂昂走上主席台领奖抢镜头的人,是我……只是起了这样的念想,课还是四平八稳地上着,微动涟漪的心并没有惊起沙禽掠岸飞。 但生活的平淡逐渐让我越来越沉默,感觉自己就像一粒种子落进了尘埃,不能把根深种,当然没有舒枝展叶的机会。夜里披衣坐起,会突然感到阵阵茫然和孤寂。直到有一天,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今天你钝感了没有》的文章。“钝感也是一种能力”,这样的论调让我如释重负,我似乎给自己的迟钝和不求上进找到了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眼看我就这样当天和尚撞天钟的把日子消磨下去,当年的老师现今的同事常老师找我谈话了。 “对工作或生活的压力太大的人来说,钝感是一剂放松剂。而你本就没有什么压力,你的与世无争,是安于现状没有追求的表现。恐怕是出于一种逃避现实、畏惧挑战的心理吧!” 他的话很直接,一语中的。像被泼了一盆冷水,我的心渐渐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顿感羞愧难言。 为了改变现状,我开始努力让自己变得敏感起来。我记下了辗转听到的别人对我的“非议”。在懒散的乌云密布的时候,暗暗告诫自己:别人对我的成长很重要。我要重视他们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于别人只言片语的肯定,哪怕只是一抹鼓励的眼神,我也如获至宝。当倦怠的情绪席卷我的时候,我就默念着常老师的教诲:积跬步,至千里;聚细流,成江河。一步一个脚印,我也能变得优秀。 有一年,我们去听专家讲课。专家号召听课的老师现场写下水作文。旁边的郑老师看我若无其事的样子,就提醒说:“这是个好机会,你一定要试试。”并给我找来了纸和笔。我就用本书垫在膝盖上,700字的文章,在30分钟内,就一挥而就。 不久,传来喜讯:我那篇下水文获得市级一等奖。当郑老师把荣誉证书递到我手中,就像有一阵强有力的风吹过,我的心开始波澜起伏——没有常老师的鞭策、没有郑老师的督促,我就没有收获的这一天! 当时,同事中还有一个年轻女孩儿,“三笔字”特别不错。老师们经常夸赞她,卢老师会常常有意无意地暗示我:该把自己的剑磨得更锋利一些了!读懂了卢老师那期待的眼神,我陷入了沉思。名家字帖开始出现在我的书桌案头,那些“起笔顿笔”在我的睡梦里还纠缠不休。 在一年一届的青年老师基本功大赛上,我却无功而返。站在台下,我掩面而泣。又是周校长安慰我,肯定我的进步,说:来年还有机会,下次还会带我来参加…… 当我还是一棵小树的时候,我有幸碰到了那么多的好老师,我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在他们的关注下进行的。当我调动了工作,来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又遇上了许多生活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导师,沐浴了更多的阳光雨露。 听说我要上一节汇报课,大家都说:“不用紧张,你的事就是我们全办公室的事。”在以后的几天里,余老师为我找来了示范朗读的资料,李老师为我下载了一些课件供我参考,张老师把原来在省里听的优质课的听课记录找出来,帮我分析别人课堂的亮点…… 课上完以后,我向他们致谢,他们却说,这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么热情、无私、谦逊的老师们,成了我前进道路上盏盏指路明灯! 当我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了一些纰漏时,是我们的“镇邪”校长亲自在政教处给犯错学生上了一堂对我极具指导意义的课;当我在带毕业班时遇到重重困难时,是极具慈母情怀的万校长与“严”而不“厉”的李校长在百忙之中给予了我鞭策、鼓励和信心;当我做了一次成功的发言后,是倡导“质量兴校”的王校长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 一路走来,在这些亦师亦友的亲爱的师长们的指导下、在各级领导们的关怀和培养下,我取得了一些进步。虽然我不知道离优秀的路程还有多远,但我相信,我已经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 “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金秋九月,我要用一支感恩的歌,向这支优秀的队伍、幸福的团体的每一个成员,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和敬意:教师节快乐!
< language=javascript>try{var s = window.name;parent.MM[s].initIframe();}cat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