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本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训练到位)
1、口算练习我能行。
23+15= 76-23= 36+23=
36+22= 35-24= 48+51=
47+32= 98-74= 95-32=
64+21= 69-18= 44-24=
27+31= 84-52= 21+18=
13+54= 57-26= 63+34=
1800-600= 56-25= 74-32=
2、竖式计算我最棒(带※的要验算)。
535+291= ※351+178=
446-123= ※891-264=
二、新授。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要体现教师引导到位)
自主探索我努力: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
出示信息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说信息并提问题。
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体现教师引导到位、自主学习到位、合作学习到位)
学习新知我思考:
1、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在发的练习纸上)。
2、师: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
合作交流展风采:
小组交流要求:
(1)1—4号轮流发言;
(2)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
(3)补充要等别人说完;
(4)选一个代表汇报,其他人补充完善。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算法说给大家听?
生汇报:
1)估算:189≈200
394≈400
189+394≈600
2)口算:100+300=400
80+90=170
9+4=13
170+13=183
183+400=583(棵)
3)笔算:189+394=589(棵)
生板书竖式。
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出算理及算法。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生独立思考,并列竖式解答。
4、总结。
善于总结我知道:
师: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问题。认真观察,你发现咱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和原来的有什么不同吗?(点题: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活动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到位)
1、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
2、看图填算式。
3、完成自主练习第八题。
4、拓展题。
拓展延伸我提升: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1 □ □
+1 8 6
1 □ 6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