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打开语文学习之门
樊相镇中心学校2014级2班学生 张霄
新学期开学了,由于孙老师要考研究生,我们班的语文课换成了张老师。
第一节课,张老师以四个哲理小故事与寄语来了个精彩的开场白,接下来有单元预习课,有群文研讨课,有写作指导、学生互评与习作推荐课……更是让我们目不暇接。但我更喜欢的还是张老师的朗读课。
上周我们学习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我们最不喜欢这篇文章了,那么多不认识的字,而且句子那么长,一点都好读。张老师说让我们提前预习一下,但大多数同学基本没有读上一遍。那天上课,张老师了解了这个情况就说:“其实,《满井游记》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山水小品文,它与前几篇不一样。《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重寄托情感,而袁宏道的游记则擅长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来揭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
接着,张老师清清喉咙,拿着课本范读起来。她读得抑扬顿挫,重音、停顿、节奏尽在朗读中,连长垣普通话似乎都是为了恰到好处地表现情感的存在。那一刻,张老师的深情朗读汇成了一条小溪,潺潺地流进我们的心田。
课文读完了,我们还沉浸其中。张老师笑呵呵地问:“想不想试试?”
“想!”“还有的字不认识。”“老师领读一遍呗!”同学们七嘴八舌。
“好!我领着大家读一遍。”张老师美妙的声音又一次在教室里响起,同学们也认真地跟读起来,激情昂扬。
领读刚停下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投入文字中,深情地朗读起来。更神奇的事情还在后面,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推荐读,齐读,当到了问题研讨的环节时,我这个中等生竟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会。原来,朗读是最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啊!
后来上语文课,我总是被他的感情所左右,他不是演员,但他的情感的微妙变化却似春末夏初变幻莫测的云天。现在,我也养成带感情朗读的习惯,读到激情处,我也是旁若无人,忘乎所以。如今,我深深地体会到张老师说的那句话:“读到有情处,文一通大半。”
辅导教师:张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