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设计独出心裁 效果显而易见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9-21 10:36:52 作者: rapoo

设计独出心裁 效果显而易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后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的故事,通过伯父的讲述和自己在租借看到的情形,深深感到“中华不振”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在小小的心灵深处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但由于时代背景离孩子们太远,所以理解起来并不容易。白佩轩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没有琐碎的分析,独出心裁的设计使得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理解、感悟了文章所蕴含的感情。

首先,白老师巧妙利用课前的热身运动,采用“听力测试”的办法让学生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学生听的专心,记的用心,为下面很好的理解人物特点做好了铺垫。这比老师生硬地灌输给学生效果可见一斑。

接着,在理解“铿锵有力”这个词的词义时,白老师没有让学生照本宣科地按照词典的解释理解,而是让学生“铿锵有力”地读出这个词,水到渠成地告诉学生“像你们这样的声音就是铿锵有力”,这样用现身说法的解词法,相信学生理解更深透,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另外,对“中华不振”含义的理解这一重、难点的处理,白老师更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繁杂的讲解,而是通过反反复复的引读,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理解、感悟 、升华”。比如文中这一段: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

白老师让学生想象:死去的可能是妇女的什么亲人?

学生说:“可能是她的父亲。”“最疼爱自己父亲被洋人轧死了,妇女此时心情怎样?”“万分痛苦”“让我们带着万分悲痛的心情读这一段——”

学生说:“可能是她的丈夫。”“丈夫可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失去了丈夫这个家的日子不堪设想。此时,妇女心情怎样?”“悲痛欲绝”“就让我们带着悲痛欲绝的心情再读这一段——”

学生说:“可能是她的儿子。”“母子连心那!此时,妇女心情给会怎样?”“肝肠欲裂。”“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这一段——”

“孩子们,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的巡警不但不惩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顿。你读到这里时心情怎样?”“气愤!”“就让我们带着气愤的心情再读读这一段——”

相信在一遍又一遍看似重复的读书声中,孩子们对“中华不振”的含义一定会有深透的理解!

还有,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中华不振”这一重、难点的理解,白老师的课外拓展可谓恰到好处:

在中国的游船上,豪华舒适的座位上坐的都是傲慢十足的洋人,而中国人坐的都是条件最差的舱位……

在很多公园门口,悬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在射击场,中国人竟被当做洋人的活靶子……”

白老师此时充满激情地总结:“中华不振就是中国的土地中国人却不能随便出入;中华不振就是洋人耀武扬威地欺负中国人,中国巡警反而给洋人撑腰;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找不到说理的地方;中华不振就是中国的轮船中国人自己只能坐末等舱;中华不振就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被洋人当做活靶子……”

这慷慨激昂的小结语又把学生的情感升华了一个高度。此时此刻,再让学生理解周恩来当时为什么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水到渠成了。

整节课学生学得投入,学得轻松。自主高效得到彰显。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