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吧让我们一起回家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9-21 10:41:49 作者: rapoo

读吧,让我们一起回家

——写在班级读书课之始

读书课,很早便有这样的想法,在每周里挤出一节课,只谈读书。

上学期断续开展了几次,效果不是很好。觉得没有孩子们课下大量的阅读,没有形成自觉地阅读氛围的前提,读书课的讨论便失去了效果。

这学期便在推动孩子们读书上做了努力。

建立班级图书角,除了大家每人所捐图书外,还有书香班级的奖品,我自己家里的一些书,尽量做到全营养,从童话到故事,从校园小说到国际大奖小说,从科学类书籍到历史类书籍,设置了专门的管理借阅小组,孩子们争相借阅,在所阅书单上登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除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也会相机推荐一些书籍,比如同类书籍推荐,学习《寓言两则》之后,便推荐《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等,学习《丑小鸭》之后,便推荐安徒生通话系列,格林童话系列,中国一些童话大师系列的经典童话,学了《我们爱科学》单元,便推荐《小牛顿科学馆》等科学读物。每周评选出读书做得好的孩子,用书做奖品进行奖励,在读书课上举行颁发仪式。

在我心里,在孩子们三年级之前,至少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首先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怎样才会有兴趣?

首先,环境。在班级中,读书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当然,家里,家长自己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这样的力量要胜于你千万句督促的言语。其次,把大量的书籍带给孩子。很多孩子不喜欢读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寻找到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书,每个孩子对书的类型需求不同,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能够做的便是把属于这个年龄段的书籍大量的推荐给他们,摆在他们面前的书架上,总会有一本自己的书与他相遇。再者,交流。给孩子一个固定的时间,甚至是个固定的地点,孩子们围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他们拥有着共同的话题,他们交流着自己从书中映射着的自己的快乐与悲伤,那些仍然与书有着距离的孩子,他们即使作为一个听众,他们也能够从书对同伴产生的影响中带给自己一些触动。

坚持了一段时间,班上平均每个孩子每周可读三本书,速度快的孩子几乎一周读四到五本书,没有规定任务,有一部分孩子坚持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相对读的慢些,但从日记质量来看,的确积累运用要比只谈速度的孩子做得好。很多孩子的生活中,渐渐离不开书。课下,几个小脑袋围在一起轻轻讨论的,一个人安静地埋头入神的,体育课的休息间歇,在树荫下台阶上,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的,放学的路队里,孩子们手里各色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有孩子睡觉前不看书便会辗转反侧的……我们的读书课,便如水到渠成,已是不可或缺的了。

于是,决定两周进行一次读书汇报交流,时间安排在周五的下午,两节课的时间,我们只谈读书。如《小王子》里所说的——仪式。小王子要想和狐狸做朋友,就必须驯服它,就是要建立关系。但驯服需要的不是话语,话语是误会的根源。

驯服,需要一种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所以,读书课,便将成为我们之后朴素、热烈、隆重的仪式,它将使我们彼此驯服,而这个相通的密码便是阅读。

5月6日,那天是周五,正好是立夏。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我们不约而同地念起了赵友直的《立夏》,是啊,水晶联动微风起,满架图书一屋香。很多孩子清亮的眼睛里闪耀着幸福的光。

脑海里浮现出一些诗句来,不由轻声念道——

森林从哪里来?一棵棵树。

大树从哪里来?一粒粒种子。

种子从哪里来?一个个果实。

果实从哪里来?一朵朵花。

……

幸福从哪里来?幸福从根里来。带着孩子们读书,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有的人很早便能够从阅读中体会到幸福,而有的人则终其一生也不能,他们永远被阅读的幸福所拒绝。而这样的人,又将是多么的可怜。

孩子们,让我们前行,用阅读温暖我们的心灵。

读吧,让我们一起回家。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