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课文的教学即是爱的教育《别饿坏了

发布时间: 2018-09-24 10:40:55 作者: rapoo


课文的教学即是爱的教育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后记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想考查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按教案上的要求准备一节课结束本课,但对这个决定还有点犹豫:学生基础不太好,这样生搬硬套教案书是不是有点冒险?但不试怎么能知道行不行?教学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摸索的过程,这样一想,索性尝试一下吧。不过,为了保证学生对文本有足够的熟悉,刚好早上是语文早自习,我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本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况且又省去了在课堂上需要反复读书的时间。 本节课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1.本课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谁说的?其用意是什么? 4.怎样看待残疾青年的诺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课堂一开始,我就把这三个问题抛给了学生。然后逐一提问分析。 第一个问题,提问了两三个同学,回答的时候都有复述课文的感觉——按照课本上写的念。 我引导学生这样回答: 人物都有谁?(“我”、父亲、残疾青年、碧云) 主要人物是谁?(“我”和残疾青年) “我”和残疾青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看不成书,残疾青年帮“我”看书。) 残疾青年怎么帮“我”看书?(马草卖不掉,残疾青年说他家有马买“我”的马草让我安心看书,其实他家没有马。) 引导到这里,提醒学生用最简洁的话语把这事说一下,同学们议论起来,提问了两个,比刚才强多了。最后大家跟随老师齐说一遍: “‘我’失去了看书的机会,残疾青年谎称自己家中有马买‘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第二个问题,因为学生在早自习时已读了几遍课文,所以回答起来比较容易,对于“用意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表达的语言不是那么准确,但意思总归是对的,看来同学们只要多读课文,悟性还是有提高的。 第三个问题,学生争议不多,都是非常赞赏残疾青年的行为,指出这是“美丽的诺言”。但让学生说出美丽在哪儿的时候,倒说不出了。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我们明白:谎言美不美丽,要看说谎时的出发点——如果是为自己的私利,那谎言千万别说,因为那不美;如果是为别人,也得看当时的实际情况:如果这个谎言对一个人有好处,而又伤害住了另一个人,那还是不说为好,如果这个谎言说出后,皆大欢喜,而且有人从中获益,那不妨用美丽的谎言温暖一下别人的心。 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想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品质。 主要人物残疾青年,提起他,学生马上说出了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等褒扬的词语。 “我”,有一颗自尊和感恩的心——从父亲教育后的扯马草换钱看书和后文发现真相后的震惊感激之情可以看出来。 另外两个人物“父亲”和碧云有什么特点呢?这一提示,学生也想到了:都有一颗爱人之心、善良之心。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夹在书中的毛票,碧云一言不发帮哥哥维护谎言的秘密。这一课其实也是爱的教育课啊! 课是结束了,虽然课堂上学生所做的不太尽如人意,但能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感,这已是最大的收获。如果能在以后生活中时时记住拥有爱、传递爱,筑起爱的城堡,像残疾青年那样勇于奉献、像父亲那样耿直、不忘别人、像碧云那样甘当绿叶、像“我”那样感恩,相信孩子们会有一个快乐、积极的人生!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