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奇”的考试试卷
—— 考试的检测性在哪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考试时,有多少教师,家长,学生都在期待本次考试,必定这是衡量我们教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可谓百日一学,就在此考。但近两年的试卷让我们总有种“丈二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怎么考试总不安招数来?其目的何在?
就拿今天的考试来说吧,今年考得是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课,考得我们教师无奈,学生无法。
分析篇
数学试卷:
1、选择题两道类型一样,考查知识点出现重复。
2、 本册书的重点是分式方程,试卷里面没有解方程的应用题
3、 文字性证明题这一偏题在卷子里出现
4、最后的不等式组过难,中考的题型。第一考场的学生只有三四个人做对
再看我们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考查为《马说》,本篇课文虽为中考50篇里的,但是在我们本册书里是阅读科目。
教学参考用书曾有这样一段话,
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只要有所遗漏,就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家使用这套用书教科书时要改变这个观念。现在的教科书不止一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一本书中要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
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难道没有区别吗?尤其是在我们一学期讲读的古诗文那么多,我们到底该如何把握教学的重点呢?其实并不是说阅读课文不考,可以作为对比阅读呀,有三四分的分值即可。虽为中考必备,但在初二并不属于掌握篇目。我觉得我们的语文必须有重点性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即使我们是为初三服务的,但我们也必须先达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本着大纲教学吧。真是有点小迷茫。
如果说考试失去了他的检测性,纯是偏题难题,那么我们平常的教学有如何在学生面前得到肯定,我们的教师迷茫,学生更是迷茫,怎样才能让学生心中有座山,有座有章可循的知识体系。这不正常招数的出题估计能以培养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吧!
这样的考试为何?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教师无章可循吗?这才算是考老师,考学生吗?
反思篇
当我拿到这个卷纸时,心中甚是失落,而且久久不能平静。一天中一系列的问题都困扰在我的心头。自己也在不停地反思自己本学年的教学工作。
1、 经验缺失,对教材把握不牢。
因为自己从未担任过初三的教学,压根就不知道它是中考50篇里的科目。自己对阅读课文理解不清楚。认为阅读课文就是考试不考的,仔细研读后发现阅读课文是需要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有时很想就是年轻惹的货,不过仔细一想这可是严重的僵固式思维,没有历练怎么会成功,愿大家能体谅年轻的错误,因为你们也都曾年轻过。
2、 自己一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过度注重成绩
因为过度注重成绩,就总想多遇到一些自己讲过的题,平时自己过度重视落实,也是出此原因,自己没有放长远目光,考试只是一种形式,我们需要做的是寻找一种理想课堂,高效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像校长所言“语文绝不是背背记记,应该有更深层的东西挖掘!
3、 专业知识缺乏,语文教学素养进一步提升。
自己学历不高,语文基础并不好,关键是所教语文学科时间过短,语文教学有待于自己进一步研究,自己真的感觉刚刚上路。
4、 集体备课做的不够智慧,不够扎实。
我们的集体备课有点流于形式,这里有太多无法言说的内容和人情世故。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圈子里,又怎么会有大智慧,集体备课不仅需要走,还需要实,但我一个人怎么做“集体备课”,无从说起。
一年又将过去,自己又有了新的目标,今天的失败,心中的郁闷,今天一天对《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解读又唤醒了我对语文的热情。真心佩服干国祥老师,真是爱不释手,有太多的赞赏和认同,找到了语文的方向,此时更明白了读书是自己成长的重要因素,相信在自己的勤奋中,在不断地研读中,自己慢慢会成长起来。
离奇的试卷此时便的并不离奇了,考试的检测性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