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有点自己的风格
文/嘉杰
一提起赵本山、小沈阳、范伟、朱时茂、陈佩斯、潘长江等这些小品演员的名字,我们眼前马上就会浮现出他们在舞台上表演的情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鲜明的表演风格,都独树一帜,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有自己鲜明的教育风格,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曾经在二十多年前教过我语文的刘武忠老师,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独特的教学风格,他在带领同学们学习课文的时候,很少有常见的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总是要求大家自己读文章,然后将疑问提出来。于是,每堂课,黑板上都会密密麻麻地写上很多很多的问题,而他,总是在最后,看似轻描淡写地三勾两画,就将一大堆看似不沾边的问题归了类,轻而易举地借助大家的看法找到结论。每节课大家都过得那么轻松,感兴趣,而且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出色。
我常想,为什么许多教师,教了学生几年,却很快会被学生遗忘?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教师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没有形成风格,过于平庸,过于平淡,自然会“泯然于众人”。
老舍曾说:“风格是各种花的特有的光彩与香味。”我们去看看那些名师,无不有着独到的风格。
提到窦桂梅老师,眼前就会浮现出激情、煽情、热烈的场面;提到孙双全老师,眼前就会出现学生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说起钱梦龙老师,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三主”、“四式”的主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即语文教学有四种课型: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魏书生的教学概括为“六不”,即不管班、不讲课、不留作业、不批作业、不考试、不批作文,等等。正因为他们“与众不同”,成就了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实,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是件多么神秘的事。当一个教师具备了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考虑所谓的“风格”问题。比如教师的语言风格,有的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论证有力;有的语言优美动听、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有的语言词汇华丽,有的语言朴素纯实;有的语言幽默诙谐。各具特点,各有千秋。当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特点之后,就要逐步研究这种语言风格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长期坚持,固化之后,就成为了你独树一帜的“标签”。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长期的历练。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关键看你是否能在艰难的教学艺术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锲而不舍,永不知足,这才是优秀教师独特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