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第一节是三二班的数学课。我生气了。田世涵没写完星期天的家庭作业。
一次
一次,田世涵没写完作业。我和颜悦色、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田世涵进行了思想教育。
好景确实令人舒心,但好景真的不长。
田世涵没写完作业。我继续和颜悦色、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田世涵进行思想教育。
好的效果如小朋友玩耍时吹起的泡泡,经不起风儿的轻轻吹动,摇摇摆摆、晃晃悠悠间就破了。
田世涵没写完作业。我还是和颜悦色、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田世涵进行思想教育。
这样的一次、一次……时不时地冒出来,大有“蒸蒸日上”之势。
再一次
我更加关注田世涵。课堂上,他听讲认真,发言积极,坐姿端正,和不写完作业的田世涵判若两人。
我开始关注田世涵的家庭。他妈妈身体不好,经常住院。妈妈住院期间,爸爸既要照顾病中的妈妈,又要按时上班养家糊口,没时间、没精力过问田世涵的学习。田世涵钻爸爸、妈妈的空,也写作业,就是不写完,要剩一些题不做。
我把田世涵爸爸请来,和他商量田世涵的事情。(非常感激田世涵爸爸能在心如刀绞、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很快来到学校,家校联手。)表扬田世涵在课堂上的优秀后,说明了对田世涵做家庭作业的担忧。
“你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我很理解。如果现在不把孩子这种坏习惯制止住,以后你有事忙起来,他就更不写作业了。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会很快忘记的,孩子也会慢慢掉队。如果孩子养成独立、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你有事忙起来,也能稍放心一点儿。”
田世涵爸爸深明大义。
我们达成共识:田世涵爸爸来一次也不容易,来了就要发挥一次作用。田世涵暂时和爸爸一起回家,把家庭作业补完再来。
下午,田世涵来了。
我向语文老师请教。张老师告诉我,如果语文没写完,就罚他抄词语。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如果他再不完成数学作业,也罚他抄。觉得数学真没什么好抄的,就决定罚他也抄词语。对,就这么办。
对于田世涵的再一次不写完作业,我就罚他抄词语。
田世涵“油盐不进,刀枪不入”,一切依然如故。
这一次
这一次,我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不写完作业,总要留个小尾巴?
“数学作业很多吗?”我先从自身找原因。
摇头。
“为什么没写完?”
“手机上信息里只有练习册上的题,没有书上的题,所以没做书上的。”我每天都通过校讯通给家长发信息,告知作业。
“我一次发的信息,别人都能收到完整的信息,怎么就你一个人没收全信息呢?你说可能不可能?”
无语。
“到底什么原因?”
沉默。
我陷入沉思: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孩子,回到家里,也知道写作业,但就是要剩下一点儿,究竟是什么心理呢?这种行为背会隐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灵光闪现,一个美好的念头出现了。
“是喜欢老师,想来老师跟前吗?”
抿嘴一笑。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不知是喜,不知是悲。孩子,如果喜欢我,请别这样靠近我!你知道老师为你花费了多少心血吗?想来老师跟前,享受老师的偏爱,是完全可以的呀!我们可以在一起说说家庭、讨论学习、探讨人生……为什么要以不写完作业引起老师的注意呢?
如果喜欢我,请别“靠近”我!
和田世涵商议:以后的作业我单独检查。
星期二,我刚走进教室,把书放到桌子上,还没抬起头,一个本就送到我的眼前。是田世涵让我看作业呢!
如果喜欢我,可以靠近我!
课堂中,我放大田世涵的优点:咱们班就数田世涵写字姿势最正确了、表扬田世涵听讲认真……
走廊上,我看到田世涵在背英语,便走过去询问情况,鼓励他很快就能背会。
教室里,我主动传达爱意:你妈妈现在身体怎样?代我问候你妈妈,祝她早日康复!
……
如果喜欢我,我来靠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