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数学教学”与“数学教育”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9-26 10:37:31 作者: rapoo

一位老师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时候,遭遇了非数学问题,其实,这不是个别现象,这样的讨论非常鲜明的体现了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新旧课程两种观点的剧烈冲突,这样的冲突正是推动数学课程的深层变革,推动“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的必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课程,承担着“培养合格公民的一般素养”这一基本任务,新的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已经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数学教学的内涵已经扩展到“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包括两个不同的侧面,即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和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 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体现了教育目标的本质属性,但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必需”。这两者的辩证统一就构成了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能否搞好这两个方面的均衡正是搞好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说,数学课程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承担着育人的任务,数学课程应该首先关注“人”的因素,全方位关注“人”的发展。因此,人所处的环境,人的情绪、情感、生活背景、人的感受、需求、欲望等都应该成为数学课程关注的因素。

所以,当我们在数学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非数学问题时,一定不能回避,更不能置若罔闻,而应该做出积极的处理,帮助学生澄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愤不启、不诽不发”,这个时候的德育最能够抵达学生的心灵,也是最佳的教育时机。

所以,我认为当我们的数学课堂遭遇非数学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记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人”的培养。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德育、智育、体育,都要抓好,一样也不能忽视。倘若智育没有抓好,就要出“次品”;体育没有抓好,就要出“废品”;德育没有抓好,就要出“危险品”,此话可谓一针见血,说得既全面又深刻。试想,我们培养的学生数学考一百分,但是价值观模糊、道德沦丧,我们培养这样高分的危险品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名教师,千万不要陷入“学科中心”“唯有分数高”的怪圈。,我们应该树立“大数学观”,不仅关注数学教学,更要关注数学教育。

当然,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去处理这样的事情,肯定会偏离数学目标,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这种处理。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其实集中在“超载对不对,好不好”这个点上,非常有价值,这反映了你们已经开始有了公民意识,老师非常欣赏你们,但是我们这节课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处理完,这样吧,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在课下,大家回去以后针对这个问题查阅资料,我们改天利用班队会时间搞一个辩论赛。今天我们先接着来研究我们本节课的其他内容。

这样,就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了最有利的教育时机,又不至于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真正实现了“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的转变。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