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博友的文章里,都能看到博友读《青铜葵花》的感悟。凭直觉,知道这本书一定非常好看。今天在学校图书室里,看到同事正在还这本书,立刻要了来,仔细品读起来。
“七岁女孩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日不见的阳光,正想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的天空,忽然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
开头第一段,仅仅是开头第一段,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阳光像清澈的流水一样,漫泻于天空。”多么高远而明净的描述,多门传神而准确的描写,让那天高云淡、阳光明亮的初秋景象一下子就展现在眼前。而这也正是自己所欠缺的——明明眼前的美景让自己迷醉不已,却苦于腹中空空而不能准确描述。
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描写带着我走进了大麦地村,走进了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走进了葵花田,更走进了大麦地人纯美的内心。
葵花的柔美、懂事和青铜一家的淳朴、厚实,让我几次情不自禁,为人性的美而深深感动。
青铜,一个灾后失音的孩子。一个眼睛出奇的大、出奇的亮和出奇的黑的男孩。有着怎样的善良的心。当看到葵花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救的时候,他毅然决然骑着牛趟入水中,无声但却非常有力地给了葵花应该的救助,使葵花避免一场可怕的灾难。葵花呢?虽然第一次见到青铜,却觉得是那样的亲切,他没有向青铜求救,她已经吓傻了,周围的船只一只又一只从身边经过,可她已经吓呆了。可是,看到青铜,她相信青铜一定会救她。事实上也正是青铜将他从随意乱漂的小船牵到了岸边,使她安全上岸。
葵花的爸爸,一个为自己生活的城市雕塑了一个又一个青铜葵花的艺术家,在看到青铜的第一眼,就无端的觉得青铜和自己患脑膜炎去世的孩子——葵花的哥哥是那样的相像。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上帝的安排吧!
葵花的父亲是那样喜欢葵花,不仅仅喜欢自己的女儿葵花,更喜欢真正的葵花,他痴迷于葵花田中一棵棵具有灵性的葵花,在描摹、涂抹了无数棵葵花之后,终于想起来了自己的孩子——葵花。可就在他准备回干校的时候,一场灾难夺走了他的生命。就这样葵花成了孤儿,照顾葵花的任务落到了干校的叔叔阿姨身上。可干校的叔叔阿姨是要劳动的,他们不可能抽出一个人来专门照顾葵花。于是命运就又一次把葵花和青铜一家联系到了一起。
大麦村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可事实又是那样的残酷——穷啊。家家户户都穷。虽然,葵花是那样让人爱怜,让人喜欢,可是无论葵花跟了谁,都会让孩子跟着受苦。所以大麦地村的人们没人敢领养葵花。嘎鱼一家倒是可以,孩子就嘎鱼一个男孩,家里有比较固定而客观的收入。可是精于计算的嘎鱼的爸爸要算清楚了领养葵花的代价——是啊,毕竟多一个孩子不是闹着玩的。
就在嘎鱼爸爸决定不下来到底是否领养葵花的时候,青铜一家也在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葵花那孩子实在惹人爱怜,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了。
在青铜一家人的努力下,一家人终于最后下了决心。青铜奶奶,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说:“穷是穷点,可我不信养不活这个闺女。一人省一口就能养活她,我正少一个孙女呢!”
就这样,葵花正式成了青铜家的一员。说来让人奇怪,葵花一夜之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就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缘分吧!
就这样,葵花在这个家庭中过着虽然贫穷却快乐地时光。和青铜的一家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更让人欣慰的是,因为家穷,家里把本该青铜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葵花呢,上学非常努力,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后来,看到青铜哥哥迫切想上学的眼神,葵花在退学无果的情况下,灵机一动,利用一切机会教自己的哑巴哥哥学字。就这样,聪慧的青铜跟着葵花学到了好多知识。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会写很多上学的孩子都没能学会的字。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青铜和葵花也是如此。命运如此地安排,让葵花和青铜更加难舍难分。可是,为了葵花将来更好的发展,达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最终动员葵花回城。尽管葵花哭着闹着不愿意回城,可最终还是被大人死死抱着坐船回城了。青铜被大人支到很远的地方去取东西,回来的时候,葵花乘坐的白色的轮船已经成了一个小小的白点。青铜不哭不闹,就是一个劲地坐在大草垛上,像这葵花回城的方向张望。他在等葵花回来,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倔强地等待葵花。夏天强烈的阳光下,青铜在路人和爸爸妈妈们的苦苦哀求下,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在等待葵花。后来,青铜终于等到了葵花——也许是梦境,也许是真实的。“葵花穿过似乎永远也穿不透的水帘,正向他的大草垛跑着。
但她没有声音——一个无声的却是流动着的世界。”
青铜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忘记了自己是在高高的垛顶上,迈开腿向葵花跑去——他无声无息地躺着。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他靠着草垛,慢慢地站起身来。他看到了葵花——她还在雨帘中跑动着并向他摇着手。”
他张开嘴巴,用尽平生的力气,大喊了一声:“葵——花”。泪水泉涌而出。
青铜会说话了!在经受了巨大的离别的打击下,在他倔强的等待中,在他巨大的心碎中,更在剧烈的疼痛中——离别的心痛和从草垛上跌落的身体上的痛——恢复了他的语言功能。
可以想象,青铜和葵花今后的生活。那种浓浓的手足亲情,让他们永世不能分离.
这就是作品的特点: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这种对苦难、对真情、对美好人性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将湿润和纯净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心灵,牵引着我们对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青铜葵花》。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