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来自高山牧场的情和爱共读《海蒂》

发布时间: 2018-10-03 10:37:18 作者: rapoo

来自高山牧场的情和爱

——共读《海蒂》

截止到今天中午我们读完了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翰娜.施皮里的名著《海蒂》,那来自高山牧场的悠悠深情一直打动着我和儿子的心。在整篇共读的过程中儿子先后三次因为海蒂的境遇而落泪,并多次表示这是他听过的最好听的故事。我也一直被故事感动着、吸引着,同时也一直被和儿子共读的温馨包围着,迫不及待地要记录下我们共读的经历。

回想起最初拿到这本书时,像往常一样,我先信手翻看着,准备大致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但是,就是这样的信手翻看我还是被故事一下子吸了进去。久违了很多年痴迷于小说的感觉再次出现在我的身上,以至于晚上总是在老公的多次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合书入睡。浓缩于海蒂身上的“爱”迷惑着我,感染着我,我急于想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儿子,所以一直盼着尽快可以把这本书读给儿子听。

半个月前我们正式开始读《海蒂》了。这是一个来自高山牧场的故事,主人公叫海蒂,她是个出身贫寒,无父无母的孤儿,但她天真无邪,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一开始,海蒂的姨妈因为不愿继续抚养海蒂,就把她送给了住在高山牧场的爷爷,这位爷爷是一个脾气古怪、饱经磨难、离群索居的人,大家都很担心海蒂的命运。但海蒂的纯真善良融化了爷爷那冰封的心,改变了爷爷对人世的态度。后来海蒂又结识了羊倌彼德的瞎眼奶奶,她对奶奶充满了同情,像对待亲奶奶一样关心这位老人,给黑暗多年的她送去了心中的暖阳。就在爷孙俩在高山牧场幸福生活时,海蒂的姨妈再次出现,强行接走了海蒂,把她送给法兰克福的一个富人家,让她去陪伴体弱多病,长年坐在轮椅上小姑娘——克拉拉。在法兰克福的生活是富足的,克拉拉一家对海蒂也非常好,而且在这里,海蒂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学会了很多新东西。但海蒂的心一直记挂着高山牧场,长此以往终于导致了严重的梦游。克拉拉的医生看出了海蒂的病因,劝说克拉拉的爸爸把她送回爷爷身边。回到高山牧场后,海蒂重新找回了往日的快乐,爷爷和瞎眼奶奶更是喜上眉梢。在一个温暖的夏日,克拉拉一家来到高山牧场看望海蒂,大自然的美景吸引了克拉拉,她留下来和海蒂一起居住在山上的茅屋。在爷爷和海蒂的帮助下,生病多年的克拉拉居然离开了轮椅,爱的力量创造了奇迹。故事的最后,克拉拉一家人踏上了幸福的旅行之路,孤僻的爷爷重新回到人们中间,羊倌彼德一家从贫困中解脱,瞎眼奶奶再次感受着人间的温情,陷于丧女之痛的医生也走出心灵的低谷,来到高山定居。

整个故事中贯穿着一个“爱”的主题,牵动人心的还是一个深深的“情”字。海蒂虽然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但她不同于儿子以前读的童话故事中卡通式的人物,她给人有血有肉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让儿子情不自禁地跟着故事哭,跟着故事笑。

说到“哭”,我不由得要提一提。在整个读书的过程中儿子哭过三次。第一次是故事讲到海蒂的姨妈来到高山牧场要把海蒂接走时,爷爷愤怒地大吼道:“带她走吧,就让你毁了她吧!以后别再带她出现在我面前。”一瞥眼,我看见偎着我的儿子眼圈通红,眼睛里泪光盈盈,当时我吃了一惊,忙问儿子:“怎么了?”儿子擦着眼泪说:“爷爷好可怜!”第二次是海蒂在法兰克福时把平时吃的小白面包积攒下来,准备带回去给瞎眼奶奶吃。但是女管家发现了,不仅嘲笑她,还毫不留情地扔掉了这些面包。海蒂哽咽着说:“奶奶现在没面包了。它们是给奶奶的,可奶奶一个也吃不到了,都被拿走了。”这时,一旁听故事的儿子钻进被窝失声痛哭起来,我赶紧停下故事,安慰儿子,儿子哭泣着:“妈妈,海蒂还能回高山牧场吗?还能再见奶奶吗?”儿子已经被故事完全带进去了。第三次是海蒂再次返回高山牧场,和爷爷见面时,海蒂冲过去抱着爷爷,嘴里不停地叫着“爷爷,爷爷……”,爷爷泪眼婆娑地端详着海蒂说:“这么说你又回家来了,海蒂”。海蒂和爷爷因为重逢喜极而泣,那边儿子再次泪眼模糊。

当整本书讲完后,幸福的结局让我和儿子都感到非常的欣慰。我问儿子:“海蒂总共有三个生活场景,先是在高山牧场,而后在法兰克福,最后又回到高山牧场。你最喜欢哪一段生活?”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后一段”。我又问儿子:“彼德的奶奶和海蒂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海蒂却对她关心入微,一心一意地替奶奶着想。为什么?”儿子说:“因为奶奶眼睛瞎了,又很孤独,很可怜。海蒂非常善良,不想让她那样生活。”

简短的几个问题为我们的故事画了句号,故事中描述的高山美景让我们尽享大自然风光之美,故事中弥漫的“情”和“爱”在我们心中激起阵阵涟漪。有人曾称这本书是“爱的教育”的经典之作,读后才知道它那无痕的教育是怎样沁人心扉。真是一本好书!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