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用心雕刻你手中的那块玉读《好妈妈

发布时间: 2018-10-10 10:39:28 作者: rapoo

用心雕刻你手中的那块玉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我们家长就多了两份责任:养育和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终生课堂,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为了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我们常常是绞尽脑汁,可又总为孩子的不尽人意而迷茫、懊恼,究其根里,并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我们的用心多以管教为主,处处充满着痕迹沉重的干涉,孩子所体会的也大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陶行知提倡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浸润”——润物细无声,尹建莉编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则更多地告诉我们面对孩子如何“有心”,教育孩子如何“无痕”。

“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家教有法无定法,方法无穷尽,最主要的是因人而宜,可教育理念则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结。

“替孩子写作业”这个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被家长和老师所接受。作者身为一名老师妈妈,面对女儿老师布置的“无谓”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甚至冒险抵抗老师。儿子有幸就读于一个倡导自主学习的学校,作业基本上利用自习课完成,晚上在家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和特长的练习上。可我常听身边的同事唠叨自己的孩子作业太多,写作业至深夜十一、二点钟是常有的事情,对此,我也曾建议家长将孩子的作业归归类,感到重复的、熟练性的作业可以少写或不写,孩子学习的技巧在归纳和梳理,而并非车轮式的题海战术。

“阅读需要诱惑”。“课外阅读”被作者称之为“魔杖”,并声称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作为家长,我们都深知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但无论吃多少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唯独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别递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惜重金给孩子购买营养品、高档服装,给孩子富足的物质财富,他们恰好忽视了书、阅读带给孩子的无形的精神财富。还有的家长常常埋怨孩子课业太重,没时间阅读,其实阅读是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阅读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却一定会厚积薄发。正如书中所言“长期的阅读不禁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还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以至于拓宽一个人思维的宽度和广度。”面对孩子的不爱阅读,我们不妨借鉴作者的方法“诱惑”——“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孩子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家长先行动起来,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诱惑”他去读书,如果家长整天迷恋于看电视、搓麻将,那孩子也不会爱上阅读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这个道理。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咋一看到这个话题吓了我一跳,爱迪生曾说过“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学习如果“不许刻苦”,那有坐等其成的好成绩?用心品读、体味,如梦初醒。勤奋≠刻苦,查阅词典发现:“勤奋”重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而“刻苦”重在不怕苦,肯下功夫。正如作者所言,常用“刻苦”的言语和思维要求孩子,则会把学习暗示成一件“苦事”。“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品格,它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里生长的。在孩子入学之初,我们家长应重在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最不能强化学习的“苦”,而要尽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应尽力避免他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此时“兴趣”也就应运而生了。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不管”是最好的“管”这句话我们听说过无数次了,可作为家长,我们又有几个能真正放得下呢?可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与其整天约束、唠叨不如放手。因为幼年的孩子基于自己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主见,没有反抗的能力,也许会表现的很听话,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会“变本加厉”地叛逆,此时的他仿佛是挣脱了羁绊的野马,他需要的是释放和飞跃,我庆幸自己在学习家庭教育理念的同时学会了放手,没有为儿子编造束缚他、让他痛苦的桎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但学会放手,更重要的是学做“听话”的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童的内心世界,学会换位思考,做朋友式的父母,切莫“在爱的名下施暴。” 希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能真正的再长大一次,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妈妈、一个好妈妈!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