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浅谈初二那些事(三)课堂笔记你记

发布时间: 2018-10-16 10:35:17 作者: rapoo

浅谈初二那些事(三)

——课堂笔记你记了吗?

胖儿子的班级“家长进课堂”活动已经悄然进行了四周了,通过和参与活动的家长沟通交流,大家在与孩子们一起感同身受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时,不仅发现了孩子们的许多不同于在家中的闪光点,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孩子因为未提前预习,而导致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或是支支吾吾;少数学生课后复习没到位,而导致听写、默写错误频出……

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课堂笔记的运用不到位!

镜头一:托腮发愣型

在老师授课的过程中,必有重点和难点剖析,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老师的语速会相对减慢,语气会相对加重,或者是对这一部分再次重复讲解。这便是暗示学生们“这里就是重点”!但是有些孩子却似乎浑然不知,或是单手托腮做沉思状,或是欣赏讲台上老师激情的演讲,压根儿就没有提笔记录的意识。

也许有的孩子会说“我的脑子好使,记忆力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凭记忆力记下的东西势必会逐渐淡忘。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在听课的过程中把老师讲的定律、概念、公式以及一些答题技巧用笔记录下来,既有利于减轻复习时四处查找资料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不容易丢失。在以后的温习过程中,我们通过翻看课堂笔记,便可以回忆起当时的课堂情景,这样的书本较干干净净的、没有留下一处听课痕迹的课本,更有助于帮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镜头二:顾此失彼型

有些孩子在上课时倒是知道拿起笔忙于记录,但是却没有处理好听、看、记三者的关系,顾此失彼,结果出现了老师的讲解既没有听懂,也没有看清,更没有记明白的现象,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事实上,做笔记也要掌握一种窍门。表面看来,做笔记似乎会妨碍听课----这边要认真听讲,那边又要记录重点、难点,看上去似乎永远都 是比老师的讲解落后一些,但只要能够处理得当,两者便可兼顾。首先,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学会速记或是简记。比如,只写下适当的重要字眼,或是用不同颜色的笔,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圈点点;其次,课后把没记下来或是没记清楚的知识要点尽快补记。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老师所讲解的一些内容自己可能会漏记,书写也许会潦草,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课后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和补充。这个过程不仅是对新知识的回顾,更不失为一种加深理解的好方法。

我们总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一本经典时,用笔头做下记号,便有利于我们储存资料和积累素材。同样的,课堂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同时调动我们的眼睛、耳朵、手和大脑,不仅摒弃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等坏习惯,也有利于帮助我们记忆和掌握知识的难点、重点,提高我们的思考分析能力。我相信,只要掌握了课堂笔记的好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