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的2013年之
——成长篇
这一年,只记得埋头行路。乍一回首,始发觉也有脚印成行。
一月——
种子教师申请通过,加入了新教育种子教师群,成为冬季种子教师,加入了毛虫与蝴蝶培训群,开始寒假学习。经过六个月的学习与考核,在七月份晋级为春季种子,在八月份到北京新教育学校参加培训三天。
三月——
河南首届最具影响力教师颁奖会在洛阳召开,以读者评委的身份参加活动,教育时报编辑《谁是首届影响力教师》一书,有四篇相关文章入选。
四月——
种子群《整本书共读案例》征集,被评为优秀,在群里做《整本书共读》的专题讲座,以《夏洛的网》为例,讲述自己是如何进行整本书共读,受到大家的好评。
五月——
应群里朋友之邀,在中国教育出版网做讲座《阅读之灯,点亮孩子们的童年》,讲述了自己在班级中开展的一些阅读活动的尝试,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梳理与总结。又应《教育时报》编辑黄杰之邀,写《烟盒案》案例分析,一稿四易,感觉到自己教育理论的缺乏。
十月——
参加了河南第五届最具成长力教师的评选,我的专业发展自传《守住教室》刊登在10月23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第二版“成长力版”,作为第五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的候选人,从参与到写专业自传,我历经了一段曲折的心路过程。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直以成长的姿态在前行,无论是自己,还是教室,当然还有我的家长和孩子们。
河南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推出“十大风云博主”评选,我很荣幸地成为30位候选人之一,最终获得提名奖。无论结果如何,这也是对自己5年来坚持写博,坚持阅读与思考的一种肯定。
外出做了两次讲座,一是在温县做了完美教室的汇报,二是应追梦沙龙群杨风利老师之邀到洛龙三中做了关于教室的讲座。
十一月——
受《教育时报》编辑代修鹏之邀,参与河南第三届公益论坛,在“沙龙研讨”环节,交流了自己在教室里开展课程的感受和体会。
应群里小龙之邀到巩义讲了一节绘本课《温妮的冬天》,做了场班级管理的报告。从这次绘本课感受到自己急需在课堂上下功夫,只是注重故事的讲述,还是忽略了文本的挖掘,同时在和孩子们的互动上,也显得有些不够游刃有余。
“焦作十佳完美教室”现场展示环节评比,排名第一。
十二月——
应薛志芳校长之邀,到修武二实中参加了“校本课程开发”现场会,同时也要做一个10分钟的课程汇报。准备的时候,本来思绪一直很清晰的自己,思路有些乱,和薛校长电话里聊了将近二十分钟,我凌乱无逻辑的思绪一下子豁然开朗。于是重新开始构筑框架,思路清晰了,做起来就顺手很多。做好之后,又重新审视一番,觉得真的没有什么问题了,才合上电脑。已是凌晨一点半钟了,因离修武较远,我们早上5点多就要出发,只能休息3个小时,但是心里想着这样才算是有点有面,有广度也有深度的展示,心里也轻松很多,希望不辜负薛校长的厚爱。
这一年,也发表了几篇文章。
1月,《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新年特刊发文《影响力来自不断地行走》。班主任版发文《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2月,《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发文《使自己内心强大起来》。5月,《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发文《追寻教育的本义》。9月,《河南教育》发文《在课程中发展自己》。10月,《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读书会版发文《打通内在的阅读》。11月,《教育时报.课改导刊》班主任版发文《探寻班主任的智慧之源》。
但总觉得自己写文章不是为了发表,也没有投稿的习惯,只是觉得需要坚持记录,坚持反思,一年来,博文坚持写了100篇左右,给家长写信13封,微博记录100条左右。
这一年,也有很多缺失。
感觉自己的课堂需要打磨。拥有解读文本的能力,知道一节课要教给孩子些什么。不要表面的花哨,要实实在在的课堂,能够真正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还要沉下来读书。真正地读进去,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认真写读书笔记,做读书会的合格会员。能够有计划有结构的读书,真正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