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一道题引起的思考作文

发布时间: 2018-10-26 10:42:49 作者: rapoo

一道题引起的思考

期中考试过后,我陷入了沉思中。很长时间都在反思。这起源于试卷上的一道题,“画出爬山虎的脚”,在我看来,其实题很简单,因为只要认真读句子,想象画面就一定能画出来,况且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我不仅让学生在黑板上画过,我还给他们纠正并示范过。然而,看着试卷上五花八门的爬山虎的脚,我既生气又不解。为什么会这样?我反思了好久,迟迟不能下笔。

直到今天,我在讲《搭石》这一课,学生在分析易错的字“暴”时,又一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学生一边说着易错的地方,一边重犯写错的毛病。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很多次相似的场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学生

    注意力不集中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注意力不集中。从开始学习起,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认为自己会了,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对外界不敏感,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似是而非,嘴里说着会了,当时可能也确实会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当时的印象要么全无,要么只留下当时自己错误的印象。那么该避免的避免不了,错,就难免了。尤其是形成自己的惯性思维以后,即使一遍遍补错,学生也会一遍遍犯同样的错,很难改过来。

    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但在低年级阶段,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忽视这一习惯。萌萌的孩子很可爱,因此,在对一些习惯的养成方面就迁就很多,总认为大了以后就会好点或者认为大了再培养也行,结果导致很多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后悔不跌,而孩子却很难改过来。家长直呼:孩子太不听话了,太不自觉了,非得自己看着,催促着才行。却不知导致这一后果的正是之前的放纵。那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学习不踏实,听了一点就认为自己会了,很多东西就被孩子自动屏蔽在外。结果是一知半解。

二、教师

    态度不够重视

    其实对于这些易错的,或是重点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进行讲解,但由于很多老师态度不够重视,总拿成人的眼光或经验来判断。因此,认为自己讲的很详细了,学生应该会了。其实,很多时候,学生根本就不理解或者说没明白,但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说自己不会。可一写就会暴露自己。

    方法单一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枯燥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是折磨。怎样把这些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程度等采用多种方法,变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我想这样就会更好一些。但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能力、教学环境等一些外在的原因,在传授知识时,有时方式过于单一,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会有更多收获。没有最适合,只有更适合。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