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后的反思及收获

昨天中午接孩子晚了,见他愁眉苦脸地站在那里,我还以为是在埋怨妈妈迟到了呢。后来,孩子说是在学校做错事被老师批评了。孩子边走边给我讲事情的经过... ...
上午课间操的时候,我和几位同学在操场上玩拉火车的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后面的同学拉住前面同学的衣服,排在最前面的同学当火车头,我是排在第二位,我们跟着“火车头”一起跑,跑着跑着,“火车头”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然后他就摔倒了,我也差一点摔倒。后来老师知道了之后,心平气和地给我们讲了道理,教育我们以后要注意安全,不玩这种容易受伤的游戏...
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玩儿了... ...
听完孩子的描述,我想孩子知道错要改,这当然是好,但事情不能这样就结束。要让孩子学会从“错”中总结经验教训才是真正的收获啊!
一路上的交流,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要做怎样的好“后生”
先给孩子讲《孔子说》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讲得是孔子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说:“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这样玩... ...”
后来孔子赞叹着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出自《论语.子罕》】就是在赞扬这个孩子懂得思考,将来一定能超过自己。
“妈妈,‘后生’是什么?”
“‘后生’就是像你们这么大的‘小少年’或者统指‘年轻的人’。句子的意思是说‘年轻人是可以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的成就不如我们这一辈呢?’这是孔子对那个孩子很高的评价啊!这故事里的三个‘后生’那个值得学习呢?”
“我就像那两个打闹玩的孩子,我要学习那个孔子夸奖的好‘后生’。”
“通过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玩耍不能玩那些容易受伤的游戏,要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我还要像那个《孔子说》里的那个好“后生”学习,他会思考,即便是妈妈不在身边提醒“注意安全”的时候,自己也应该独立思考一下、判断一下,玩什么合适,玩什么不合适...”
在犯错后找到学习的榜样,要像孔子夸奖的那个好‘后生’学习。孩子能这样想真好!

再让经典触动我们的心灵
引导孩子走出‘挫败’学会‘感恩’
孩子能知错就改,又找到学习的榜样,这样很好。可是看着孩子的情绪还是很低落,我知道,老师的批评在孩子心里的份量之重。孩子认为被老师批评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挨批评的孩子就意味着“差”。这样消极的‘挫败’情绪让孩子总也阳光不起来。这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地引导孩子,学会从老师的批评里体会老师的一片心。
引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典故来启发孩子。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
妈妈问:“这位边塞老翁是不是很倒霉啊!”
尧尧答:“这还用说?倒霉!”
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妈妈问:“这时候边塞老翁是不是很幸运啊!”
尧尧答:“还多了一匹骏马,真幸运啊!”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尧尧说:“边塞老人怎么老往坏处想啊!真怪!”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尧尧说:“真被他说中了,又来了一件倒霉的事!”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尧尧说:“这位边塞老翁真是太神了,就像预言家一样!”
是啊!这位边塞老翁与众不同的思考就是要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坏事可能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引出坏的结果’。在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要一味的消沉难过,要想想这件事情可能给你带来什么收获。就好比你这次游戏,老师批评了你们,那你有没有想想批评之候的收获呢?
“我的收获就是我知道错了,以后不这样玩了。”
“有没有感激老师的教诲呢?”
“哦!我忘记了说‘谢谢’”
妈妈不单单指嘴上说的‘谢谢’,还有心里的‘感恩’
你们这次游戏摔倒没有受伤,是幸运的事,可是如果这次不牢记老师的教诲,下次还这样玩,就很有可能伤到身体,这样就是从‘侥幸’到‘倒霉’的一件事。这次老师批评你们,这看似是一件很不开心的事,可是这样的教诲是避免你们下次受到严重的伤害。这样的教诲就能使‘坏事’变成好事。
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这件‘不开心’的事里体会老师的一番用心!老师的批评对你们其实是一件好事。应该感激老师地教诲啊!孩子认真地点点头... ...

做一个玩中的有心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能让孩子从玩中学到东西,总结经验教训这也是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的地方。像这次‘拉火车’的游戏,这样玩很容易出错,那么我们能不能引导孩子去改编一下玩法呢?
首先让孩子自己总结出游戏失误的地方,一是拉衣服不好,二是跑太快不好。鼓励孩子自己改编,就像做手工一样,把不好的去掉,把好的添上。
“我们不拉拽衣服自觉排好队”
这样很好,就像站列队时候那样。
“我们不跑快,跟着火车头走”
这样也很好,安全有秩序。
“我们不拉衣角,伸展手臂,'火车头'用左右手臂的高低确定转弯方向”
这样更好,既能锻炼你们的协调性,又能培养你们的集体意识。只有互相配合做动作,不跑不喊,用手令来协调,这样火车才能开得好... ...
孩子的心情也在改编游戏的乐趣中明朗了起来。
一个中午,没有午休,从反思到收获,从知错到感恩,和孩子聊了好多好多。我相信这次的谈话不仅仅让孩子知道‘我错了’,而是让孩子懂得从经典故事中体会老师的教诲,总结教训,学做一个遇事会思考的好‘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