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蘸蜂蜜的阅读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世界上最热爱读书的是以色列人,人均年读书量是66本经典书籍。每个犹太家庭的新生儿,都会被父母引导去舔食沾满蜂蜜的《圣经》,所以,这些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蜜的东西。
再看身边,“孩子不爱读书”,“没有时间读书”,“不知道读什么书”……种种借口堂而皇之地挂在我们当中某些家长和孩子的嘴上。于是,爱上阅读也成了我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身教重于言教。”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热爱读书的学生。因此,我把自己的阅读行为由台后拉到了幕前。组织学生成立了班级图书角后,我也积极加入借阅的队伍,在课堂上时不时给大家谈谈他们喜欢的马小跳、鲁滨逊、法布尔,在孩子们惊叹的眼神中,适时引导他们走向深层阅读,去寻找老师不曾感悟到的东西,以备在“读书交流会”中与大家共享。同时,我也要求自己读书应该“博览”。摒弃自己只爱读文学、教育书籍的习惯,历史、科学、医学、各类杂志也拉上了我的案头。在同学们感兴趣的焦点上晒一晒自己的收获,孩子们内心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
生活在信息多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在孩子们阅读一段时间后,我们都要开一个读书交流会,或正式,或随意。有的学生问我:“老师,我看的书不少,可是过目就忘,苦恼极了。”试问,蜂蜜的甜,良药的苦,孩子们为什么念念不忘?那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感知到其特性。读书也是一样,你要思考,要分享。人都会遗忘,但这个遗忘是有规律的,是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如果你读过一本书,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和他人尽情交谈,肯定会很快淡忘。因此,你要学会和大家分享,倾听他人的看法。两个思想的交融会让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本学期,虽然我们只正式开了两次“班级读书交流会”,但是大家的阅读激情越发高涨,阅读层面越加深刻。我们由羞涩走向大方,由稚嫩走向成熟,凝神遐思,咱们不也是在花丛中酿蜜的蜂儿么?
自评:监考之时,看到孩子们做阅读题目比往日有自信了,想到了我们由不爱读书到争抢阅读的情景,就信笔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不加润色,却反映了我们最真实的一面。希望我的孩子们如勤劳的蜜蜂一样,在书海中酿造出属于自己的最甘甜的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