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原文】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自我感悟】这两句话可以都是孔子在学问上对人们提出的要求,第一句话说的是学习的方法,主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这样的体会,尤其是在阅读方面,如果读书的时候只是浅尝辄止,收获也如蜻蜓点水,如果且读且思,收获的就会很多。现在想来我用冷读的方法坚持读《论语》其实 就是一种读思结合的方式,感觉非常好,欲罢不能,每天不读上一两句,就感觉怅然若失。
第二句话说的是对待学问的态度问题,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人是一种妄自尊大的动物,不仅仅是做不到,甚至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或者是凡是知道一点皮毛就认为自己是专家了,缺乏真正的学习的精神。人只有真正的做到虚心,不掩盖自己的缺陷,才能够真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