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
今天早晨,蔺凌云问我:“老师,我的印泥呢?”我就去书橱上找,没有。我问在前排坐着的孩子,回答没有见。我再次问蔺凌云,他说没有拿走。明明我在昨天用过后放在了书橱里,怎么就没有了呢?一个早读时间,我一边看孩子们读书一边想这个问题,哪个孩子拿走了呢?这两个星期,先是王一凡保存的一打子奖票丢失了,张子健保管的奖票也没有了,均是放在抽屉洞里没有了,我一直没有追查,只是对孩子们说:“奖票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换取,而不能自己去拿。如果私自拿了奖票是不光彩的,希望主动地放回原处,或者交给老师。”我的企盼没有结果。
印泥的事我想该查一查了,昨天放学时还在,一早到校就没有了。我想应该在教室里。早读结束了,我问:“哪位小朋友把老师放到书橱里的印泥拿走玩了?快还给我吧!”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回答。我又问:“看看自己的桌洞里,看有没有,有了就给我。”孩子们低头翻桌洞,仍然没有。说实在的,我是最不愿意翻孩子的桌洞与书包的。我再说:“同桌互相看看桌洞,找仔细了。找到给我。”再一次叽叽喳喳,忙乱寻找。有孩子喊:“在l的桌洞里。”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我走到她跟前,平静地问她:“你拿的?”她小声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在我的桌洞里。”我说:“那么,是它自己跑到你的桌洞里的吧。”我没再说什么,把印泥还给蔺凌云,开始上课。课间时间,我回到教室,本来,我是让孩子改错的,我却发现她又在靳喜悦的桌洞里翻,就把她叫到我跟前,我搂着她,小声地问她:“老师喜欢你吗?”“喜欢!”“你喜欢老师吗?”“喜欢!”“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这时就有几个孩子围上来,说:“老师,她还偷我的本子了。”“他还偷××的本子呢。”她辩解道:“我已经还给他们了。”我把那几个孩子赶走,问她:“你把别人的本子还给人家,做得对,别人的东西咱不能要。你能告诉我,你在靳喜悦的桌洞里找什么吗?”“我找废纸。”“找废纸干什么?”“我想叠东西。”“叠什么?”“叠小船。”“废纸能叠吗?”“她那里有一张彩纸。”我现在明白了,她找的不是废纸,而是彩纸。“你没有彩纸吗?”她摇摇头。“想要就让你的妈妈给你买。记住了吗?”她点点头。我让她坐到我腿上:“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本子?”“我看她还没来。”“你想要吗?”她点头。看来她是有心而为的,趁别人没来的时候,今天靳喜悦生病请假没来。我再问:“印泥你什么时候拿走的?”“我没拿,我拿了一本书。”“拿书的时候,顺便就把印泥拿走了?”“印泥在书上,我不知道是谁的。”“噢,印泥在书上放着,你就一起拿走了。”“嗯。”“你想玩吗?”点头。“你没有吗?”“我妈妈不知道在哪里买。”问到此,我没有再问下去。
起初,我不相信她会拿别人的东西,到现在,我不得不信。我回避“偷”这个字眼。但孩子们不回避,她也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可就是看见喜欢的东西想拿走,我不知道在她的内心有一种怎样的渴望,这才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