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好玩一点儿
清波引
读杂志的时候读到一则笑话:在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位年轻的老人,骑着一匹黑色的白马,抄起一把崭新的旧刀,杀了一个有仇的恩人,流了一滩凝固的鲜血,然后在羊肠大道上,扬鞭催马慢慢飞奔……
忍不住笑出声来,聪明的创造!
突然,灵感乍现。何不让我的学生来玩玩这种方式呢?
当我把这则笑话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赢得了一片欢笑。张扬的寇言笑得很夸张,张大嘴巴,哈哈哈,那么响亮,那么纵情。腼腆的世臣,胖胖的脸笑成了一个大苹果,红朴朴的脸蛋儿上小酒窝里都荡漾着快乐。活泼的开心和嘉昕坐同桌,俩人叽叽咯咯,边读边笑,边笑边指指点点。平时最不爱笑的思婕本来是抿着嘴笑的,但最后还是“扑哧”一声,红红的嘴唇翘成了一弯月牙儿。翔翔年龄小一点儿,呵呵一乐,看看屏幕,又呵呵一乐,一波儿一波儿的……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确信我的做法没错,至少让孩子们知道文字还可以这样好玩。
作文哪,一言难尽。平时的人、事、物、景、思,变成文字落在雪白的作文本上时,千差万别。有的孩子让它开成一朵绚烂的花,赏心悦目,引人入胜;有的孩子让它变成了一个个小精灵,活泼灵动,诙谐有趣;有的孩子让它变成列队的士兵,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有的孩子让它变成了排队的蚂蚁,无序迷乱,不知所云。
在文字的流淌中,快乐的、无奈的、烦恼的、痛苦的,几人欢乐几人愁。在笔尖的舞蹈中,优雅的、僵硬的、呆板的、扭曲的,无论如何都得继续。有时觉得对有些孩子来说,把文字码成作文有些悲壮。
很少见到这一刻这样所有孩子全笑成“花儿”的场面。此刻,我特别感谢那个编笑话的人。
方法很简单:每句话中有一对相反意义的矛盾。
接下来是写。我坐下来打开一本杂志读。平时,这个时候是最安静的,只有沙沙沙的“轻音乐”,而今天却别开生面,嘿嘿,呵呵,哈哈,咯咯,会不预约地响起,孩子们边写边乐,边乐边写,有的忍不住和同桌嘀嘀咕咕,嘻嘻哈哈。
我也偷着乐,我欣慰这种“笑场”。
读着孩子写成的好玩的小文章,开心着,他们一个个也是笑眯眯的。后来把其中的两篇发给两个编辑探讨,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文章在作文杂志上出现过,他们的回复是:
这种样式的作文,我觉得对孩子反义词的掌握有一定帮助。
很有意思!不过不适合我刊,我转给了《快乐文学故事与笑话》。这种创作方式非常新颖!
结果有个编辑转给了《快乐文学故事与笑话》,说发在今年的六月刊上。这倒是个意外的收获。
其实发不发表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觉得让文字好玩儿一些,让孩子爱玩儿一些,让他们体验不一样的文字的神奇灵动,妙化无穷。
附:
矛盾之旅
三年级 张程翔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晚上,一群活蹦乱跳的木乃伊静静地躺在宽阔的小棺材里。一个木乃伊对着伙伴自言自语:“我们出去玩玩吧!”于是,木乃伊们出了金字塔。
其中,哑巴说话声音最大,瞎子看得最远,聋子听得最清楚,没腿的跑得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木乃伊悄悄地大声说话:“今天为什么那么热?”另一个木乃伊看了看忘在家里的日记:“今天是圣诞节!”他们租了一条崭新的旧船,船平稳地飞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他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小小岛,看到了烧着的金子……。
最后,他们精神焕发而又身心疲惫地回到了家。
奇 遇
周子淇
在一个高山矗立的平原上,住着一个奇丑无比的双胞胎美眉。她长着乌黑的白发,肥大的樱桃小嘴,扁平的高鼻子。细如月牙的粗眉毛下是一双炯炯无神的亮眼睛,一张圆圆的瓜子脸,苍白的红脸颊,显得她是那么苍老的年轻。
在这个朝阳初升的傍晚,她手里拿着一束香味扑鼻的大王花,悲伤地捧腹大笑。走在蜿蜒曲折的康庄大道上,接受酸雨和紫外线的洗礼。
她见到地上有一块绿莹莹的蓝石头,就轻轻地跺着脚,“啪啪啪”的声音满眼都是,突然被一股强大的光束送到了一个渺小的大星球,那里住着许多的纯正中国血统的俄罗斯人,个个是弱不禁风的大汉,黝黑的脸白如雪,高高的矮个子,美丽的鬼眼闪烁着暗淡的光芒。他们心不在焉地专心致志打量着她,她也乐呵呵地怒视着他们。
猛然间,她和他们一起手舞足蹈,轰然软软地倒下了……
后记:这只是发生在3亿年关的一件事,不必相信,只是想和大家分离一下也许是祖先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