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
三节课,三种不同的风格,让我收获很多,给我的启示也很大。蔡晓宁老师的课堂充满着机智,引领、讲解、分析、交流等等,各种教与学的方法技巧运用自如,且丝毫不带雕琢的痕迹。可见蔡老师课堂教学功底的深厚。于自红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朴实无华,不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把知识、规律的探索融于简洁的教学情景之中,但也不乏课堂教学的深刻。房凤芹老师的课堂活泼生动、情绪饱满、细致严谨。教师捕捉生活中的镜头让孩子在亲身的体验中操作、探究、感悟、交流,教师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眼神,可见房老师眼中有学生,心中有课堂。
纵观三节课,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教学风格,但都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严谨与智慧并存,自然与创新同在!蔡晓宁老师的《读题那点事儿》,我曾经在一次培训时听过华应龙老师讲《审题》这节课,蔡老师和华老师比起来,一样的具有内在的从容与淡定,智慧与灵动。这节课给我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规范,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打破这种规范。因为孩子在长期的规范教育和学习中会形成一种定式,这样就会桎梏学生的思维,让孩子的思维模式变得僵化,思维的闭塞会让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降低。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当适当的打破这种规范,让问题的呈现更开放,更接近现实,让学生与更真实的数学世界来往,这需要我们不断的走向更真实的数学教学,打破数学学习的程式化、规范化,让数学真实起来,灵动起来。
于自红老师执教的《我们身体的秘密》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而是需要我们认真去上的课。上一周,于老师还问我这节课怎么上比较好,我真的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因为我对这样的课总是敬而远之。有些时候,活动也是流于形式。记得在一个研究报告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想:活动课中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关键的要让孩子在课堂中走向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我们在设计时要巧妙的把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结合起来,避免表面上热热闹闹,人人都积极参与了,但缺少了思考,缺少了数学的味道。《我们身上的秘密》这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与探索意识。于自红老师设计巧妙,组织缜密,活动结果良好。为我做了榜样,还向于老师多多学习。
房凤芹老师执教的《平移与旋转》给我的启示是: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挖掘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强调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平移与旋转属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变换,对于变换的数学思想在一年级图形的拼组中学生已经有了点滴的积累,所以说这节课的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一年级的简单体验,又对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等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和数学思想上的渗透。运动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这节课教师注意寻找生活中的场景作为切入点,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直观,在观察、回忆、操作、想象、描述、思考、分析、推断等活动中感悟、体验、理解,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一点小建议就是: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注意语言的简洁和引领性。
关于猫捉老鼠的问题:记得在试课时孩子曾经提出过:小猫可以斜着向上去捉老鼠,这样最近。这节课学生没有提出来,我想:是不是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一种方案,其实这也是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一种体验。还记得我们曾经解决过从A地到B地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这样的问题,这里面就用到了排列组合和优化路线的思想,寻找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所以说,我觉得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拓宽学生思维的机会。
从三位老师的课堂中看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谢谢三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