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的自习课,老师去开会,让我管理班级秩序。这节自习课安安静静,没有一丁点喧闹。”孩子兴奋地向妈妈炫耀自己的业绩。
妈妈当然不吝啬表扬:“呵,你真棒,有了很大的进步,妈妈真为你高兴。你的管理能力会不断提高的。”
“你是怎样让同学们变安静的呀?”妈妈为了让孩子为自己的成果更自豪一些,故意问孩子。
“有几个同学想画画,但是没有纸,我就把我书包里的白纸全分给他们,他们就安静地画画;还有一个同学没书看,我就把我的《名侦探柯南》借给他看……”孩子得意地继续说,“老师在开会的办公室能看见我们教室的情况,我想她看到我们自习得这么好,下次一定还会让我管理班级。”
果不其然,孩子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更是信心百倍。
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三年级时,孩子的人缘很好,经过同学们民主选举,意外收获了班长职位。孩子当然高兴万分,但是想胜任这个职位他还没有做足准备。遇到问题有时不知所措,应付起来有些吃力。所以孩子向妈妈抱怨:“课间活动时间,我只要和同学稍微有些争议,同学们就说‘你还是班长呢’,我真苦恼。我不想当这个班长了。”
妈妈安慰并鼓励孩子:“平时要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能高高在上。也就是你要学会‘亲民’。”
孩子当时勉强答应,效果不太明显。
或许孩子还没有达到那么高的能力,妈妈也不强求。对于孩子拔苗助长、赶鸭子上架的教育方式妈妈不提倡,顺其自然的成长或许有意外的惊喜。偶尔的一次机会和锻炼,却让孩子收获了自信。
四年级,孩子在竞选班干部时,没有竞选班长的职位,而是竞选课代表。妈妈只是建议他竞选班长,孩子意已决,妈妈不再多言。孩子的成长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孩子的能力能得到锻炼,目标没必要设得太高,对孩子来说无所谓。孩子前段时间还说:“妈妈,我又想当班长了,这个学期我要竞选班长,我认为我能管理班级了。”
“呃?!妈妈支持你!”妈妈既惊讶又欣喜。
这学期没有举行竞选,有些遗憾,但是孩子已经做足功课,准备五年级的竞选。
孩子经历的事情多了,就能学会用头脑思考,分析,想办法妥善处理事情。经历的积累和沉淀,是孩子人生阅历的一笔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