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适度教育
做每一件事,都讲究一个“度”。 所谓度,就是界限,就是限度,就是俗话所说的分寸。对这个“度”,掌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会成功;否则,无论做得过头还是不到位,不是画蛇添足就是吃力不讨好,只会适得其反。
家庭教育同样如此。我们做父母的更应该认真严格地把握住家庭教育的度,适度,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怎样才能把握家庭教育的度呢?我就从名师名家吸取的精华结合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给孩子定下适度的教育目标。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
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的鱼。可是,无数次地碰壁后,梭子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这种无能感最终害死了它。
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目标定得过高,孩子做不到,必然产生逼迫与逆反的矛盾冲突,孩子被逼着肯定不高兴,家长也会把自己逼得焦躁不安,后果可想而知!对孩子的适度期望是必要的。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同样,揠苗助长也不会丰收。适度的家庭教育目标,一定是孩子跳一跳可以够得到的,也一定是家长自身的条件能胜任的。我儿子刚刚六岁,比同班同学年龄稍小,所以写字速度和自理能力和同学比有点差距,但他很可爱,喜欢打篮球,会画漂亮的图画。我不对儿子刻意提出对他本身来说过高的要求,而给他制定一些他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适合他的目标,而且不吝啬自己的大拇指,经常积极的鼓励他,让他有一种我能做到,也能做好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所以我儿子并不觉得比别人差,每天都很快乐。
所以我认为,“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给孩子适度的活动空间。
首先,允许孩子可以自由活动,做他想做的事。我儿子特喜欢拼摆智力拼图、组装玩具,而且玩得很有创意。去年,记得曾经被我想要当垃圾扔掉的几只塑料小夹子,竟被他回收并通过几天孜孜不倦的研究玩出了多种新花样,组合拼摆出了几十种造型。对此,我很是敬佩。所以,家里的客厅,卧室,奶奶的房间,全都成了他的“战场”,他的“地盘”。什么“小兵人”“宝塔”“海湾战争”……面对家里地面上一座座“乱七八糟”的“山”,一件件因“海湾战争”而创新的新式“武器”,我不会恼怒,只是放手让他开心去玩,并告诉他最后要知道稍微整理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不仅动手能力强了,想象力、创造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我儿子还喜欢模仿我做一些生活上的事,我不会因为他干不好而嫌他麻烦,而总是鼓励他继续干或重新干直到完成,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另外,我尽量多给孩子创造与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他特别喜欢和比他大的孩子玩,这样既给他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又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给孩子适度的评价。
孩子做错事是不可避免的,父母不要动怒,也不要轻率地使用“真笨”、“这样做不对”、“你怎么没记性”等指责性词语,这样做容易使孩子有自卑感和失去进取心。父母应换之以称赞、鼓励、肯定、感谢等的话语,容忍孩子的失误。孩子的时间感觉差,动作尚不协调,所以做事情速度自然缓慢,父母切记,决不要催促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速度,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按自己的速度行事,这将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四、与孩子作适度的交流。
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相当丰富,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会不断的向你问这问那,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他很渴望和父母交流。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儿子谈心,他会告诉我在学校发生的一切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会向我倾诉。我很乐意做他心灵的朋友,并针对他的一些困惑和苦恼,真诚的分析原因,帮他解惑,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他的快乐,比如他今天又得到老师表扬啦,帮助某某同学啦,我都会和他一起分享幸福。通过交流,儿子知道了父母的辛苦,学会了体贴人;通过交流,我了解了儿子藏在心底的世界,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动向,随时都可以给予他正确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知道想要气球升天,就得给气球充气。充的气不够,气球上不了天;充的气过多,气球也许会炸破;只有适量的气,气球才会既上天又飞得高飞得远。
父母教育孩子不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