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给默默面批作文(二)作文

发布时间: 2018-11-17 10:48:14 作者: rapoo

白天,默默刚学了《两只小狮子》一课。这一篇课文写的是狮子妈妈有两只小狮子,一只刻苦学习本领,另一只比较懒惰,整天跑着玩,不好好学习。文章对刻苦学习的小狮子一笔带过,主要写了其他人包括狮子妈妈对懒惰的小狮子的耐心教育过程。

晚上回到家,默默写作业,题目就是《刻苦的小狮子》,要接着课文中的一句话,展开对这只小狮子的描述。这是她的初稿:

刻苦的狮子(原稿)

一(7)班 李默萱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一天,小狮子正在练习“扑”的动作。忽然,来了一只凶猛的野猪,正向它跑来。

小狮子勇敢地向前跑去,野猪吓得转身向前冲,野猪跑得越来越快,小狮子终于追上了野猪。

野猪跑呀跑,忽然看见前面有一条河,因为它跑得太快了,没停下来,“扑通”掉进了河里。

小狮子在岸边自言自语道:我要继续练习。

几年以后,这只刻苦的狮子当上了森林之王。

写完之后,她照例拿给我看。本着欣赏为主的原则,我先给她指出了文章的优点:

1、优美的词语。如描写野猪的“凶猛”、描写小狮子的“勇敢”、还有一个很生动的拟声词“扑通”。

2、生动的句子。如“野猪吓得转身向前冲”形象地描写了小狮子的威力带给野猪的恐怖;,“‘扑通’掉进了河里”让妈妈读过之后好像看到了野猪的狼狈样等等。

3、丰富的想象。如让野猪掉进一条河里,帮了小狮子一个大忙。

看我列出的有点,默默的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但是这篇文章也有着很明显的不足,我用尽量委婉的语气给她讲:

“默默,你的这篇作文写得非常好,有些地方妈妈都想不起来。”先给一个甜枣吮一下,“但是有的地方还能写得更好一些,咱们一块来看看好不好?”

因为有了充分的表扬做铺垫,默默还是很配合:“说吧,妈妈,我听着呢。”

1、错别字

“默默,先看看这一句:野猪跑地越来越快,咱们在玩儿‘的地得’游戏时,编的顺口溜里边,什么词儿前边才用‘土也地’呀?”这是一个老问题,需要常写常提醒。

“动词呀。”

“‘越来越快’是动词吗?”

“哦,这也倒是。”这几天,“这也倒是”这句话被默默广泛运用于各个场合,成她的口头禅了。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2、语义重复

“你先读一读这一句:‘忽然,来了一只凶猛的野猪,正向它跑来’,告诉妈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哦,重复了!”嘿,发现问题倒很迅速,早干什么了?

3、前后矛盾

“咱再来看看这一句:‘小狮子终于追上了野猪’和下边的‘野猪跑呀跑’,你看前边说都已经追上了,后一段怎么还在跑呀跑呢?”我一问,默默也立即看出来了毛病,小家伙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这也倒是。”

4、不扣主题

“默默,你告诉妈妈,你的文章主要想写小狮子的哪件事?”

“写它练习‘扑’呀?”默默还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好像是说:这还用问啊?

“既然写它练习‘扑’,我在文章当中怎么就没发现你写它扑呢?”

“我写了呀,你看:小狮子正在练习‘扑’的动作。”她还振振有词。

“不能开头写一句,后边就没有了,你应该让读你的文章的人明白小狮子练习扑的过程,你看,后边都看不到扑字,大家就不明白小狮子是在干什么了,不能不出现这个字啊。”

其实默默犯的这个毛病就是写文章不扣中心的大问题,我尽量用她能听得懂的语言给她解释,如果把不扣中心的概念给她抛出来,我想效果大概和“对牛弹琴”差不多吧?

好说歹说,默默总算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了:“妈妈,我在后边再改成带‘扑’的句子吧。”还算虚心,对得起老妈的一番苦心了。

十分钟后,默默“呈上”了她的修改稿:

刻苦的狮子(修改稿)

一(7)班 李默萱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一天,小狮子正在练习“扑”的动作。忽然,一只凶猛的野猪张着大嘴向它跑来。

小狮子勇敢地向野猪扑去,野猪吓得转身向前冲,野猪跑得越来越快,小狮子追得也越来越快。

野猪跑呀跑,忽然看见前面有一条河,因为它跑得太快了,没停下来,就听“扑通”一声,野猪掉进了河里。

小狮子在岸边自言自语道:是我的一“扑”吓跑了野猪,所以我要继续练习。

几年以后,这只刻苦的狮子当上了森林之王。

妈妈感悟:

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让他写出一个通顺的句子都很难,这时候妈妈要做还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文章要一篇一篇写,妈妈也要耐心又耐心。看着默默稚嫩的文字,我只觉得任重而道远啊!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