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 晴
数学之趣,乐也无穷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越来越好,今天课堂上孩子们做题论题,更是让孩子乐趣无穷。
1、有17只杯子,每盒装6只,要把这些杯子全部装到盒子里,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最后一个盒子装几只?
2、小猫钓了30条鱼,每个鱼篓能装7条,可以装满几个鱼篓?还剩几条鱼?
3、现有26米布,做一套校服用布3米。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
三道题目,我让孩子们自己先做题,然后说说想法。没想到的是孩子们那么有兴趣,那么健谈。
第一题: 17÷6=2(个)……5(只)
2+1=3(个)
答:至少需要3个盒子,最后一个盒子装5只。
第二题: 30÷7=4(个)……2(条)
答:可以装满4个鱼篓,还剩2条鱼。
第三题: 26÷3=8(套)……2(米)
答:最多能做8套校服。
孩子的解释也很有道理:
第一题,问至少需要几个盒子,就是要把所有的杯子都装在盒子里,得数是2个盒子还余5只,余下的5只还需要一个盒子,所以是需要3个盒子,最后一个盒子装的是5只。
第二题问的是装满几个鱼篓,求出来的商就不用再加1了,即使像第一题一样有余数,余下的2条鱼还需要一个鱼篓,但是也装不满了。所以装满的是4个鱼篓,剩下2条鱼。
第三题求的是做多少套校服,即使剩下2米,也不够再做一套了,所以最多只能做8套。
孩子们解释的很有道理,看来对有余数除法的数学问题理解不错。尤其是孩子们的兴致更让课堂添了一份浓浓的趣味。
“老师,我发现了,做这些题的时候,要想想生活,就不难了。”
“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多着呢,比如说吃饭盛饭,需要几个碗,就是这样的问题。”
“有的时候求出来的结果有余数,需要加1,比如说装东西,不管剩多少东西,都需要再加上1个。”
“有的时候就不用,要是问能装满几个筐、几个盒子,那就不用商加1了,因为剩下的就装不满了。”
“那有的时候也不用商加1,就像上面的做衣服的题,剩下的再多也不够做一件衣服了,就是做一件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就不用加1了。”
“这些问题还真是有趣。”
“有趣的问题多着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有趣的问题。”
……
看孩子们一个个谈意正浓,我不忍打断,倒也觉得这样的谈论给课堂平添了一份乐趣,孩子们一个个乐在其中。课堂,原本就是这样,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论谈的空间,孩子们在独立思考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缜密,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孩子需要独立思考、自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做老师的,我们要把时间放给孩子,让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孩子才会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会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之趣,就在于此:在孩子解题论题之后的理解中,在自主思考之后的顿悟中,在相互交流之后的提升中。数学之趣,乐也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