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班”策略(一)
开学已经二十多天,每天站在讲台上,放眼四望,总能看到几个发呆的、乱摸的、跑神儿的、说话的现象,甚至连嘴都懒的动一动,为了让这些还处于“假期综合征”状态的宝贝们尽快走进课堂,我是“恩威并用”、“奖罚并使”,下面我就晒晒我的管理办法:
方法一:以“人”制“己”,同化效应。
在黑板的右侧,我建立了一个临时小阵地,是以小组为单位,课堂上,每学习一个环节,对于全组,没有出现跑神、乱动、发呆的学生,而且全组能做到积极发言,学习的热情高,就要加分,否则组里出现一个不良现象,就要扣分,下午放学时,由大家一起算出得分情况,第一名全组表彰并颁发小奖章,没有受到表扬的组,就要查找原因。别看这个小阵地很不起眼,对孩子们的震慑作用却是不可估量,只要分数最低,全组受到批评,组里的孩子们就要查出是谁扣的分,并毫不客气的对扣分学生提出批评,而七八岁的小孩子,他或许可以应对老师的批评,但是却受不了小伙伴们的指责,所以到了第二天,多少有些收敛。这就是所谓的同化效应,自己管理不当,利用身边的小伙伴作为自己的激励对象,从而达到督促自己进入轨道。
方法二:明星效应。
在我们班里,延续着一个制度——那就是每周明星的评选。其操作方法很灵活,周周不同。
第一周:推荐评议。
开学以来第一周只有三天,孩子们还完全不在状态,集体荣誉什么的都还处于原始态势,所以我才用的方法是:每天下午,大家把身边认为听课好的学生名单推荐出来,让大家评议,到周末,把每天的优秀人员罗列出来,从而诞生出本周听课明星。
第二周:凭章入选。
从周一开始,每节课下课后,都要对本节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高,善于动脑,踊跃发言的学生颁发小奖章,周一的奖章要标上1号,周二的奖章表示2号,以此类推,到了周末,每个人拿出自己的奖章就可以诞生本周听课明星了。别看那几个小调皮,平时虽然管不住自己,但是想得明星的愿望一点也不比那些个优秀的学生少,所以看到别人一个个拿出了自己一周的奖章,那眼馋的摸样,真是无言可表。试想他怎么会不对自己有所收敛呢?
第三周:毛遂自荐,全体评议。
随着开学时间的加长,评选的要求也逐渐增加,既要有自己的自觉行为,还要有大家的评议。所以本周从周一开始,每天下午放学时,自认为当天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自觉站在讲台上,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评议,只要能说出台上的那个学生的问题,这个学生那就要马上下台。在大家评议时,小孩子是不会客气的,尤其是那几个意见篓子,自己有问题没办法站出来,就对站在台上的学生苛刻的提意见,只要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认可,就自得其乐。而台上的孩子们呢,却需要很大的胆量,面对着黑压压一片将要质疑的眼光,很是担心自己被大家评下讲台,所以我发现几个表现不错的孩子连登上讲台的勇气都没有,只是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成明星。这样的方法确实是对孩子们的一种考验,既要关注自己的平时,还要有胆量毛遂自荐,不怕别人的评议,也不怕被大家评下去,但是敢站在讲台上,本身就说明你是优秀的,因为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表现,你怎么成为明星,可以说这又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周:自我评价,集体认可。
下午放学时,认为自己当天有不良表现的学生自觉站在讲台上,有问题而没有自己觉站上去的学生,也会被别人提名给评上去,每天一次,到周末,如果每天都没有出现的名字,那么就是本周听课明星。孩子们要想得到明星,就要时时、事事做到很好,就要日日对自己有高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在讲台上,而且还要向大家讲明自己的问题,以及怎么做。无论怎么说,这时候上讲台都不是光彩的事,都不愿意站上去,可是大家的眼睛是明亮的,不站上去,让别人提名上去,更丢人。所以对于老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来说,无形成了一种动力——为了自己的自尊心,为了自己的面子,尽量做到最好。
总之,班级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的是达到管是为了“不管”,而且管理班级的过程,也是锻炼孩子们能力的一个过程,所以说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真的希望在我的多样的管理陪伴下,孩子们都能奏出自己学习生活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