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精神叫拼搏,有种成功叫进取 ——用电视为孩子解读生活 紧张的考试结束了,紧绷的弦也随之放松了,在等待成绩单这几天,孩子将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除了读书、描字帖、绘画、游戏以及参加舞蹈学习之外,电视成了孩子的好朋友——久别重逢似的“亲密”(当然,“亲密”的时间还是要由我们来掌控)。孩子从小就是感性的,为《海底总动员》里找不到亲人的“尼莫”哭泣,为课本里早逝的“二小”心伤,为“好人”被“恶人”欺凌而欲跳入电视伸张正义,陪着这样的人看电视,我们除了要当好一个“陪同”外,更是要努力成为一个“业余心里分析师”,合理引导情绪,合理剖析剧情,将有教育意义的瞬间种植于孩子感性的心灵土壤之中,就像读书一样,电视也可以“读”出属于孩子的精彩。 对话《排球女将》—— “哎呀,太可惜了,纯子她们这么努力,怎么还是得不到冠军啊?!太可惜了,怎么会这样啊......” “孩子,妈妈告诉你——努力的结果并不是都能取得第一名,因为她们在努力训练的同时,别的队伍也在努力拼搏,就像“花田队”,而冠军永远只有一个,谁都不会停下来等待“敌人”超越自己,此时,谁的拼搏精神更强,谁取得胜利的机会就越大。而且没有取得冠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知道该怎么做,成功,需要有种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更需要有种不怕失败的进取精神,你看,失败后的纯子和队友在干什么?擦干眼泪拼搏进取!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常胜将军,就算纯子她们这场比赛赢了并不代表今后永远都会得冠军!就像你考了一次100分,不代表100分今后永远属于你,拿不到好成绩怎们办?擦干眼泪,总结原因,拼搏进取!孩子,记住,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将来。” “宝贝儿,听爸爸说——就像纯子她们,都已经这么努力了还没有取得高中联赛的冠军,那么,再看看你自己学习舞蹈,光因为“形体课”就又是掉眼泪又是要请假的,将来怎么能学会跳舞啊?你喜欢跳,就要练好基本功后好好跳,人家都拼成那样了还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如果你不从基本学起,肯定会半途而废的。再看看人家,失败了又怎样?练得更加刻苦了!所以我们也要向纯子她们学习,宝贝儿,你们那压个腿或者下个腰,比起纯子打‘晴空霹雳’可是轻松多喽!今后可得努力喽!!” “好!妈妈,你来看着我,别动,让我‘下个大腰'你看看......” 对话《上学路上》—— 这是一部反映西部贫困女童为了自己能有读书机会而拼搏进取的影片,我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开始看的时候,已经演了一多半了—— 一个孩子为了能挣到“2元钱”路费苦苦哀求着,凑够10元后,为了能去摘枸杞拼命追逐着跑远的农用车,“我还是个学生,我不想给别人当新娘,我要上学,求求您,把羊卖了吧,这样我就有2元钱,有了这2元钱,我就可以买10元一张的车票去摘枸杞,摘一斤枸杞能挣2毛钱,我要摘124斤,这样就能挣24块8,有了这钱,我就不用嫁人了,我就可以读书了......”看着这可怜的孩子,看着这干裂得就像从来没有遭遇过雨水的黄土地,看着那些为了一个救助指标而激烈竞争的父母们,看着那个因贫不得不放弃学业披上了嫁衣的孩子,尤其是看着“主人公”花去1块5买了一支笔送给当了新娘的孩子,突然觉得这笔好贵好贵......看着,看着,女儿眼里泪光闪烁,默默不语。 直到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才敢试探性的询问—— “孩子,你哭了吗?是不是她们太可怜了?你觉得自己幸福吗?” “妈妈,别说了,我知道了,我全都知道了,我会珍惜的,我会努力的......” 近些年来,这些孩子,生于城镇或者经济不太落后地区的孩子们,对于拼搏和进取还很陌生,从小衣食无忧,不知何谓艰难困苦,对真实的生活充满童话般的幻想,如果从小不接触一点挫折教育,遇事后将很难超越自我。如果我们没有机会带孩子看清生活原有的困苦和酸辛,那么为孩子“解读”一下类似的影片吧,让他们知道自己美好生活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己知的艰难存在,更有许多不为己知的精神存在——2000后的孩子们,从要小记住——有种精神叫拼搏,有种成功叫进取! 用好的电视节目为孩子解读生活,可能比借助文字更直观具体些,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