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家教层次与孩子成长读《学外国家教

发布时间: 2019-02-25 10:43:24 作者: rapoo

家教层次与孩子成长

——读《学外国家教的长处》

2013-1-23

今天读博友“绿色如影”的博文《威逼利诱行得通吗?》,我印象最深的内容是:

父亲说:“今儿好好考试,一定要考好。”儿子:“我要每门都考试90分以上,你奖励我50块钱。”父亲:“要每门都考试90分以上,别说50了,100、200都可以。”儿子:“我要考不到90呢?”父亲语气严厉:“考不到90就在门外站三天三夜。”儿子怯生生说:“三天三夜都不能吃饭吗?”父亲坚决回应道:“不能吃饭。”

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家长更看重的是孩子考试的分数。由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我们学生的学习到底是为了谁?学生的考试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学生的学习只为了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数学题吗?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红包”吗?学生考试只为了那个分数吗?只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吗?只为了(学生)能多得到考试“奖金”吗?……

上面父子的对话,并不是限量版的,它代表着一部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影子和育儿观的显现。

这又使我联系到了今天所看的《学外国家教的长处》这篇文章。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育采用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

放手,就是从孩子出生后,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普遍的做法就是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如,打扫庭院、帮厨、洗衣等等。西方的中小学生,很多都是兼职的报童。稍大一点儿的中学生,打工也是普遍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的支持。因为,家长觉得,孩子打工,不仅仅是可以节约一些开支,最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并使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

所谓不放任,就是:宁苦而不娇,家富而不奢,严教而不袒护。

宁苦而不娇,即是说,孩子年龄小,送报、打工无论夏之三伏,冬之三九,孩子都得一如既往;孩子虽然苦,但可以劳其筋骨,磨练其意志品质。家长虽心疼,但是从来不去拖孩子的后腿,甚至包办代替。

家富而不奢,就是每个家庭,无论多么的富有,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而且,零用钱绝对不会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另外,像美国的大富豪洛克菲勒,他们的家庭账本上印有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等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祖孙后代带来灾难”。

再观我们的一些家长,孩子刷个碗、倒个垃圾、买个馒头……都不是白干,换言之,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是理所应当,而是替父母干的,父母就该当给孩子“工钱”。孩子的零用钱,更是无原则,多哼哼两声,就有了;就更谈不上对孩子零用钱的监管了。孩子的零用钱呢,大多买了地摊上的“三无”食品和小玩意,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还有一些孩子,他们的零用钱则花销到了网吧、游戏厅等,甚至使孩子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害群之马呀!如,现在我们班就有一些孩子,家长说:“孩子在午托部,看到别的孩子花零花钱,眼巴巴的,怎能让孩子没面子,显得那么可怜呢!”一些家长炫耀孩子的零用钱多,实有炫富的嫌疑哟!孩子拿着这些轻而易举到手的钱,买些小玩意,课堂上玩耍真意啊。

再观我们的一些家长,孩子有了错,要么首先拦在自己的头上,要么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拳脚相加,要么说自己的孩子千好万好,自己相信自己的孩子,不会那样做;即便是有错,也是由于他人在先。和风细雨的交谈不用,以情燃情的意识没有。什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统统见鬼去吧!如,昨天下午放学时,校园里就有两位先生家长,因为孩子打架的事,连警察都请了,这还没有完,学校抓先生安全的校长、班主任的话他们都听不进耳朵里啊!承想,家长这样做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孩子能主动改错吗?承想,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是不是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令人头疼呢?

另外,西方国家的孩子,18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了,即使很富有的家庭,在读的学生也都勤工俭学。这样下去,青少年能很快地融入社会,并储存在了独立生存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等等。

我们的家长,可以借鉴、学习西方国家家教的长处,即洋为中用,在更高层次上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一定会因为家教层次的提高,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取得可喜的进步的。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