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学期的长途跋涉,终于又到复习时。做教师的都知道,复习课很重要,它不仅是对一学期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也是学生大考前成竹在胸的必要前提。然而复习课又最难上,毕竟是学过的内容,学生缺乏了初学时的兴奋,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知识点,难免课上的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复习阶段,孩子可能会由于压力的增大,课程的集中,而感到疲倦。作为家长,更应该在孩子最关键的时候伸出援手,协助老师把复习做好。因此复习阶段,更是家长大显身手的时候。
教师篇:
1.善用“提前磨刀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充分的准备是复习课上好的前提。因为平时的教学是平面的,着重解决每一节课上出现的重点、难点。而复习却是立体的,看似纷繁复杂的内容,实际上是通过一条条隐形的线穿在一起,而复习所要做的,就是要找到这条线,把知识点有条理地串在一起,使之横平竖直,服服帖帖。
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可或缺,所谓“有备无患”,方可“庖丁解牛”。每一节上课前,不妨自问一下,"这节课我准备好了吗?"
传统的课前准备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我认为还可以加上备学习方法、备扩展内容、备设置的问题、甚至备要抖的“包袱”等等。当我们准备好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像站在“百家讲坛”上,才能从容而又迫不及待地把课上的淋漓尽致。
2.善炒“回锅肉”---旧菜要做出新滋味
就像川菜的“回锅肉”一样,复习绝不是简单的把知识点过一下,而是要经过我们再次精心烹调,使旧菜焕发出新的滋味。
难得又到复习时。平时太拘泥于一课一节一菜一碟了,只有复习时,仿佛一下子堆齐了所有的材料,我们终可以大显身手了,体会一下烹出个满汉全席洛阳流水宴的酣畅。
以英语为例,原来的对话练习由于拘泥于所学知识,练习的内容很有限,甚至不符合实际。如刚开始学“见面”,只是简单的打招呼:
Kangkang: Hello.Maria. This is Jim.Jim, this is Maria.
Jim: How do you do?
Maria: How do you do?
而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鼓励孩子把它编的长些再长些。我们接下来可以讨论(来自)Where are you from?(班级年级)What class are you in?(年龄)How old are you?(喜好)What's your favorite ...?(数字号码)What's your phone number?(颜色)What color do you like?(衣着)My sister is in a red coat and blue pants.(程度)How do you like this film?(家谱)My cousin is....(职业与工作地点)What do you do? Where do your parents work?甚至还可以(邀请)Would you like to...? 他一起(购物)go shopping with me?或(野餐)have a picnic?
在这一段练习中,知识完成了从最初到最后的演绎。试想, 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小组竞赛的氛围中,这样的复习课会有人昏睡?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到作文的教学中,“比比谁写的长?”“看看谁的范围广?”真所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善使“移魂大法”---把分散的知识点趁机一网打尽。
让学生围绕一个知识点,从第一页跳到第三页、再到第十五页,间或又跳到了练习册上,这是一项很容易激发学生复习兴趣的活动。也可以把前面的知识记在黑板上,然后慢慢地用箭头往后扩展,告诉孩子们,“看,知识就像我们一样,在不断地生长着”,这是一种知识成长的“动态美”。
当然,你还可以把最后的知识点往前一步步地剥离,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哪个环节出现了漏洞,进而弥补。
干脆就告诉学生们,这一招就叫“移魂大法”吧。孩子们就像大侠一样,在知识的绿林里,往来自由穿梭。
备注:这一招的原名叫“归纳知识点”(好乏味的名字)
4.善变“角色”---知识原本就在他的脑海里。
教师既可以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引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森林里自由漫步,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在老师的携伴下,有意识地进行小结。教师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导出知识的人,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来启发诱导孩子们自己发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5.善借“各种媒体”---复习不一定非......
复习地点不一定非在教室。为什么不可以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或者微格教室呢?(教室多媒体装备齐全的例外)让多媒体声光电、大容量、快反馈的优势在复习课上体现出来,而变换的地点更会使学生们的兴趣点不断放大。
复习形式不一定非是静态。要让学生们动起来。学生喜欢上英语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有丰富的表演和互动。孩子们还是喜欢热闹的。虽然英语考试只考听力和比试,但是知识本身的内在衔接是密不可分的,很难想象一个口头作文不好的学生会写出流畅的英语作文,因此千万不能唯考而教,口语的训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复习内容不一定非是课本。复习学过的英语歌曲,或者幸甚志哉之时,不妨来点新的“歌以咏志”,激活一下气氛。
复习不一定非和自己较劲。和自己较劲是痛苦的。学生毕竟是孩子,在非智力这一块儿会出问题。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不服输的。复习开始前,我都要带领孩子们做一份挑战书,向自己不服气的同学挑战。老师和家长是见证人。这样下来,每个人人手两份。一份是自己要挑战,另一份是自己被挑战。前有目标,后有追兵。自己在其中,岂可酣眠?态度决定高度、竞争促进双赢!
家长篇:
1.善“沟通”---明白怎样助力
每次到了复习的时候,我总是要先和家长沟通一下。现在有了方便快捷的校信通和博客,沟通变得更加容易方便。先赞一下。
作为家长,要主动和孩子的老师(不光是班主任、语数外物政史地生,有必要的话,都可以谈一下)了解孩子的情况,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以把孩子的情况给老师交流一下,学会借助老师的力量(孩子毕竟大多是听老师的)。
校信通短信实例,
如:“希望老师结合他的情况,给他加点压力,额外增加作业量,我们也在家督促他。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还是很有潜力的。他的观查力很强,总结的能力稍弱,在这方面多给他一些锻炼。----来自张隽研家长”
“近段复习期间孩子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这与刘老师的教育分不开,在家学习挺自觉,只是接受能力稍差,写作业也行,复习不是很好。英语热情高,其它课稍次,望刘老师这方面多加引导,让孩子能更加全面的发展。---来自杨浦家长”
“这一段复习早上能按时起床读书,晚上能自觉的写作业,这些都和你刘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你的话就象圣旨他从不打折扣的完成。有时我说的他就不那么听话,以后还望老师多听写,多练习英语日记。 ———来自王欣家长”
“感谢刘老师对和孩子沟通及复习方面提出的方法和建议,这些对我们有很有帮助。今后会积极配合做好孩子复习工作。 ----来自张粲的家长”
2.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订复习计划,把功课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限定时间,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验等,完成一项就在计划上打钩,这样孩子还能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附家长收到的副科复习攻略:
副科复习方法与思路“三管齐下”。第一条线:政史地生老师及课堂主线复习。第二条线:班主任、课代表,下午辅助线复习。第三条线:家长、孩子、在家,自主按计划复习。三条线可同向,也可相向,可交叉。这样,一趟下来,等于复习三遍。三点一面,牢不可破。--来自:刘老师
3.善“调整”---做到一张一弛
饮食上就不再多言,相信我们的家长这一点上绝对合格。这里主要谈心理上。简言之,就是要对缺乏压力的孩子适当增压,如善意地提醒下竞争对手,他的远大目标,切忌简单粗暴,不讲道理,或翻来覆去单调的几句话。别忘了,你的背后有老师呢。有问题,找老师,一起想办法。
而对于压力过大的孩子要适当减压,提醒孩子多到户外面转转或陪孩子做些体育活动,比如打羽毛球、跳绳、健身操等,放松身心。这样劳逸结合,学习效率会更高。
盼望着,盼望着,又到期末复习时了。无论教师还是家长还是孩子,又是一个大显身手的季节。让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让我们开动脑筋把它做好,高分是我们的目标,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提高。学习成绩总是有前有后,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做到,面对自己的生命,大可说一声:我付出了,我努力了,我做到了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祝大家工作愉快,复习顺利。有事联系!
后记:感谢我的爱人的支持,今天从八点就把丫头带到一边,陪她读书、写字、游戏、玩耍。为我腾出了宝贵的时间,用了前后四个多小时,码成了这一篇文字。勉强算是给慧老师的一份作业吧。本文成文潦草,没顾上深究考证,然而毕竟是自己真实思想的流露,也是这一段复习期间,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操作。见笑。还请大家不吝指教,努力拍砖!谢了。
相信艳阳天,相伴到永远

(注:上面人物为艳阳天在参加校信通“书香寒假”读书活动时,结识的书中好友,Albert.Einstein 。欢迎你加入书香寒假,和艳阳天一起,体会和伟人交友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