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 混乱 欢声笑语 废墟 急匆匆 布满血丝 破烂不堪 无比幸福 1、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2、他懑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多音字: mái(埋没) nán(难题) 埋 难 mán(埋怨) nàn(灾难) xiě(血淋淋) 血 xuè(血本) 近义词: 安顿—安置 挖掘—发掘 绝望—失望 悲痛—悲哀 反义词: 幸福—痛苦 挖掘—埋没 伤害—保护 疾步—缓步 简介: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为救儿子,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启示: 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让儿子变得坚强无比,让父亲绝不放弃。这个承诺创造了一个奇迹,源自于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我要学习父亲的恪守诺言,绝不放弃;学习儿子的坚强勇敢。 一问一答: 问: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里有哪些变化? 答:父亲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父亲当初看到学校成了一片废墟后“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感到悲伤而绝望;想到对儿子说的话后坚决且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则无比的幸福喜悦。 问: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答: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多么伟大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7个小时的漆黑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有。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又是先想到“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他太勇敢了。 问:“他懑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答:这句话写出父亲挖了36个小时后的样子,突出了父亲坚定的信念和决不放弃的精神。 问:“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文中三次反复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望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这样写的好处是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出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的信赖,深化了主题,突出了文章中心。 知识链接: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引起地面在一定范围内振动的现象。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学校避震自救: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