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给你幸福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3-04 10:41:18 作者: rapoo

给你幸福

——在焦作实验区新教育开放周(2011.5)会议上的发言

焦作市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 薛海波

2011年5月8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尊敬的各位新教育同仁:

大家下午好!

老师们大多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中学生真不好管。不好管,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学校生活不幸福。也常听到老师这样教育学生:为了你以后的幸福,好好学习吧。言外之意,好像学生现在就应该不幸福。这个周末,你给孩子布置作业了吗?如果这个周末学生没有作业,他们会觉得高兴、开心,但是,快乐不等于幸福。学校生活是学生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要让孩子们因为遇到我而感到幸运、感到幸福,我要创造属于我和每个学生的巨大、持久和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几个词语:凝聚;生日诗及课程;固定;分数。

关键词一: 凝聚

新教育,谁都可以做,上帝永远不会冷落一颗上进的心。去年暑假之前,我走下讲台,除了酒和牌,无它。我是去年暑假后调入焦作市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的,一位特别优秀的校长点燃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激发了我的教育热情,我也梦想着缔造一间完美教室。当六十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坐在七五班,我多想让教室立即拥有故事、拥有美好、拥有神奇。可我并不急于制定班规,甚至是出台惩罚措施,那些条条框框可能会让我马上威严有加,但是,那只会让学生感到冰冷、充满恐惧,而恐惧永远不会让人产生幸福感。有没有一种比较智慧的办法,可以迅速把我们共同的精神和价值观凝聚在一起?我选择了为班级命名的方式。说实在的,我一点都不喜欢“七五班”这个没有一点感情,一点都不诗意的代号。班名,应该是一种标志,一种象征,是一种让文化力量凝聚的意象,要能够让孩子们诞生梦想、充满期待,是能够引领孩子“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信念和信仰。但是班名又不只能是班主任意志的体现,否则,班名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不是师生情感的深层共鸣,那班名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非常欣赏魏智渊老师的一句话:幸福是一种平衡。学生的自我期待,教师的期待,只有这两束光相遇碰撞了,才会产生教育的光明,教育管理也会变得轻松无比。既然不能强加给学生,干脆实行民主,让每个学生都给班级起个名。经过一周的激烈讨论、争辩,最后,大家一致赞同,班名“竹节轩”就这样诞生了。

有了班名,就等于有了品牌;有了品牌,就要去打造了。我们开发出了一些“系列产品”,从此也就踏上了幸福之旅:

1班徽。和班名一样,全班共有几十种版本,最后入围的两种非常好的设计,让人左右为难。一种是手掌型的,一节一节的,和班名竹节轩相吻合;五根手指,喻示着七五班。忍痛割爱,我们选择了刘浩楠同学设计的班徽:(图1、图2)

它寓意深刻:下面是两段蓬勃生长的竹节,和班名“竹节轩”相呼应。中间竹叶状的图形,像镰刀,又像号角,像冲浪的风帆,又像震动的翅膀。上图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又如一颗积极进取的心灵。

班徽悬挂在教室黑板一侧的白板上,时刻激励着学生向上向上再向上。

2竹名。在竹节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和竹子有关的名字,是学生自己给自己起的。如:

  竹秉——杨玉洁:竹子具有宁折不弯、坚忍不拔的秉气,这也是我应该秉持的。

竹云——董春阳:我要学会宽容;我要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直冲云天,以此来证明我的存在。  

竹诺——姜蕊:时刻铭记对他人和自己的承诺,言而有信,真诚做人。

  竹尖——薛振飞:我要成为尖子生,成为竹节轩的榜样和骄傲,因为我看得更远,长得更快,所以我长得最高。

寒雪竹,紫竹,竹雅,竹龙,竹海听涛,这些富有生机、充满内涵的名字,让学生获得了暂时的满足。

(图3图4)学生把自己的竹名制成竹节状的剪纸,粘贴在教室的墙壁和窗户上。一方面美化了教室环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用于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唤醒、自我激励和鞭策。学生们非常乐意叫他们的竹名,时刻提醒他们,要成长为自己所希望的人。幸福是学生成长的自我期待。

3与众不同的学生证。(图5图6)竹节轩的学生证,在“编号”一栏里,标注的不是数字,而是学生的竹名,学生证背面,是竹名的阐释。学生戴着这样的学生证,那种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在竹节轩,我骄傲;我是竹节轩的一员,我要为竹节轩争光添彩。

4成长的竹林(图7)教室甬路两侧上方分别悬挂着30根学生自己准备的小竹竿,竹竿下端挂着每个人的成长档案本,便于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我比较喜欢这张照片,想想看,一根小竹竿,如果是当做了小教鞭,会让学生畏之、远之。挂上去,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就变成了学生成长的渴望,学生自然会亲之、爱之。不过,这学期,都取下来了,这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他们了。眼中之竹变成了胸中之竹,这种文化就植根在了学生心田。

5、班诗班诗是一个班的班魂。班级文化建设其实就是在“招魂”,招班级文化之魂。班级有了班魂,班级就一定会是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去年10月份,我们七年级举行了一次大型的班诗朗诵比赛。现在,每周,有的班级几乎是每天都会朗诵班诗,目的就是为了不仅让班诗成为班级的呼号(上课前、出发前、集会时念一念、喊一喊、背一背),更要让班诗文化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融化在学生的血液里,真正让班诗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文化力量。我们的班诗是原创的《我是一棵竹》:

  班诗也在许多老师和家长中传诵着,一位家长(快意人间)在一篇《品味竹节轩班诗》的博文中赞叹道:“班诗是学生的精、气、神。要让班诗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冲锋的号角,以竹为荣,以竹为傲,以竹为做人的根本。”

6、编写丛书。上学期,我们就开始了编写《竹子的世界》丛书,设想着,三年下来,把和竹子有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都加以搜集整理、分类编辑、编纂成册,学生毕业时,作为最珍贵的礼物赠送给他们,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所以,三年规划,每学期三五个主题。上学期,我们的主题是“竹林七贤”、竹子的种类及生长特点和有关竹子的古诗词;本学期的主题是竹子的用途、有关竹子的工艺品。

现在,学校里已经越来越少的人叫我们七五班,“竹节轩”这个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期中考试,有学生在试卷信息栏里仍然写的是“竹节轩”,他们喜欢这样。

关键词二: 生日送诗及课程文化

也许,这些所谓的“产品”,会让学生感到一丝幸福,但我总觉得这些东东太花哨,好像是特意秀给人看的,肤浅,表象、不实在。再者,这种幸福是大锅饭式的,肯定有人不怎么愿意去分一杯羹的。学生真正需要的幸福,很自私很唯己,这无可厚非,幸福本来就是自己的心理欲望得以满足时的心情。我就想着,可不可以,给每个人分发一块幸福的糖果,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幸福。于是就有了生日送诗活动。

活动从去年11月底开始,名称叫做“献给***的生日赞歌”,凡有学生生日,师生必须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我的礼物必须是原创的诗歌、散文或其它,同学们的礼物可以原创,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几句经典的语录。提前将学生的生日在教室的展示白板上“寿星”一栏(有专人负责)中公示出来,让大家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待到生日那天,天天成长课上,师生轮流朗诵送出礼物,并举行一个小小的庆典。从活动开始到今天,竹节轩有30位同学生日,每位师生均送出了30份幸福的糖果。(图8)活动正在进行,全班60位同学,每位均可得到60份别样的甜蜜。

两个 YAN WEN 的故事

  一个是女YAN WEN——张燕文同学,入校之初,学习上有障碍,左右结构的字是分开写的。平时双眉紧锁,因为同学们嘲笑她;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说话,因为她总是一语不发。成长课轮到她上台交流,她木讷地站在讲台上,我几乎是“逼”着她,三句话,我念一句,她低声重复一遍。这只丑小鸭啊,真不敢想象她的生活怎么会是这样?我该怎样让她感受到幸福呢? 12月6日她生日,我为她写了一首《和你们一样》

  当我朗诵后把礼物送给她时,她满眼含泪地说:“谢谢老师。”然后又面向学生:“谢谢大家,谢谢。”接着深鞠一躬,全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从此,从她的脸上也能看到笑容;从此,所有同学对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如今,她已经完全溶入了班集体。原来,用温暖去融化冰凉的梦就是她的幸福。我完全有理由去梦想,梦想她也会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

另一个是男YAN WEN——陈彦文同学,他最独特,他太与众不同,太特立独行,他的字体不好,我提醒他,无效;他有时作业没有完成,我批评他,无效;他不喜欢上课发言,我勉强他,无效;他有点不大合群,我鼓励他,无效;他平时不苟言笑,我劝慰他,无效。有一次,我发现他整节课都不认真听讲,放学后我问他:“知道我为什么找你谈话吗?”他竟回答:“不知道。”我准备好的那些道理,顷刻间土崩瓦解。

  寒假之后,他依然如平素一样,而我心急如焚。3月27日,他的生日,我送给他一首散文诗《你把梦带到了世界》:

      

果真,他醒了。我看到一束阳光轻轻地推开了他心灵的一扇窗户,浪漫、诗意。原来,被重视被赏识就是他的幸福。

没有多么隆重的仪式,也没有太多感人的画面,只是朗诵一首小诗,其实,幸福不需要太多的浮华。朴素淡雅是一种深刻的幸福,在快乐和幸福之间,聪明的中学生,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我发现,在学生生日之际,在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庆典里,委婉的建议,他们会欣然接受,这可是教育的又一大好时机。

  董春阳同学,刚开始惰性十足,迷恋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而且没有责任心。记得上学期家长会时,他负责的是音响,眼看会议就要开始,他却告诉我不能播放音乐,当时我恨不得揍他一顿。1月23日,我送给他一首《害怕你》

  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批评过他,因为他不给我批评的机会。看来,这些忠实的建议让他感到幸福。

  

  徐京哲同学生日时,我为他写了首哲理诗《一堵墙》:

  

    一个多月了,他真的 “踮起了脚”,真的开始“凿窗”了。

  一首小诗,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那么动听。我更愿意让每一首诗都成为一粒种子,一粒能让他们幸福的金种子。

  本着自由的原则,学生可以原创,也可以摘引。第一次收上来的学生礼物中,原创的还不足20人,四、五次之后,增至30人,现在全班几乎都开始坚持独立“创作”了,有同学说,准备礼物比得到礼物还要幸福,说这话的学生,他们得到的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幸福。(图8)同样,我的每一份礼物,我都会用我们学校的稿纸手书一份,只为了增加一份珍贵。

  献给吴荣琪的生日诗

  心是一棵树

   李心

    

  微 笑

     姜蕊

  这一活动,在全校已经很有影响。每年,校园的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学校都会举行“海棠诗会”,赏海棠,诵海棠,今年是第三届,竹节轩为诗会献上了幸福的诗篇。

    海 棠 花

     王细亚

        (图9-11)

  生日诗,是他们用文字表达情感、用语言释放心灵的时空。真正的幸福意味着成长。中学生普遍都怕写作文,竹节轩的学生不怕,不仅不怕,反而非常期待、乐此不疲。当然,这不仅只是一种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只是副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相互尊重、理解、欣赏、赞美之中,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宽容、包容,渐渐形成了乐观、豁达、宽广的胸襟和情怀。郭明磊同学生日时,同桌焦阳同学为他写了一首近百行的诗,咱且不论诗质量怎么样,光这份真诚,就足以感动每一个人。至今,我没有处理过一起学生摩擦事件,同学们都能和睦融洽地相处交往。

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渐渐没有了原先的新鲜感,幸福指数有所降低。学生最大的幸福是收获沉甸甸的果实,采取何种方式增加幸福的附加值和延长幸福的保值期呢?于是,我们的诗歌课程就应运而生了。灵感来自于3月30日牛莎莎同学生日时我写的一首哲理小诗《第二十一支笔》,礼物送出了,她告诉我说:“老师,看不懂。”怎么办?那我只有讲解了,在我讲解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兴致非常高,讲完了,他们都要求再讲一首,结果,那节语文课,就被我上成了诗歌赏析课了,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但是我喜欢,孩子们也喜欢,我们就这样幸福地感受着、享受着语言的魅力。之后,我们就开始定期进行诗歌赏析,刚开始,主要是分析我和学生的诗,进来增加了一些古诗词。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了,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不上作文课,把作文课的内容,分解到平时的写作练笔中,或许,诗歌课程会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当然,这只是诗歌课程的雏形,幸福的路没有尽头,今后该怎样发展深化,还正在摸索之中,同时,很期待能得到您的指导。

幸福总是得寸进尺的, 4月下旬,我们学完了七年级下册语文后,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了。八年级语文主要学习说明文,目前我们编写丛书的主题是竹子的用途,大多也都是说明文,这就为课程资源整合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性,于是我们把竹文化的学习和说明文的学习合二为一,经过课外知识和课内学习二者的有机融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效果也更好了。

关键词三: 固定

幸福的花需要浇灌,而固定就是最好的方式。固定,是班级的生活方式。固定,就是坚持,就是坚守。只有固定,才会带给学生持久而巨大的幸福。

1、固定读书。我校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阅读课,雷打不动。

教室后黑板靠内的一角,挂着一个硕大的书架,绿蓝相间,像空中的楼阁,又像攀登的阶梯。一本本名著经典,将引领同学们穿越时空,穿越国度,向完美、卓越一路进发。这不算什么特色,每个教室都有。

  但是,谈到引导学生读书,我们确实是动了许多脑筋。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来自农村,没有较好的读书的环境和氛围,所以首要的问题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得让学生先热爱读书,都说读书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读书的幸福是从爱上读书开始的。为此,除了学校为班级添置图书,学生捐赠图书外,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我读过的书(大概有百余本吧,大多都有详细的批注)放在教室,这样引领,比苦口婆心劝说效果要好的多。现在有一些家长、老师也都把自己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竹节轩真的掀起了读书的热潮。每学期,师生至少要共读三本书。每读一本,都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2、每月固定一次的班级文化活动。

去年12月11日,学校组织师生到修武县西村乡宋营、穆家寨拓展采风。(图12、图13)幸福是体验,是挑战,是超越。

3月,“竹节轩象棋协会”成立了。协会章程之一是:培养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利用饮料瓶盖自制棋子,在挂历纸上绘制棋盘,放学后,休息日,公园里,茶几上,下它个天昏地暗,杀他个人仰马翻。(图14)象棋,会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哲学。

4月10日下午两点整,同学们带着各自的体育用具、玩具等准时来到县文化城广场。虽有点风,但根本没有影响同学们愉快的心情。(图15-23)趣味体育竞技、一分钟跳绳比赛、一分钟呼啦圈比赛,精彩的拉丁舞表演、唱出心里的春天,吟诵春天的故事、放风筝、跳皮筋、踢毽子、扔沙包、玩滑板、溜冰。尽情地疯吧、玩吧,生活是完整的,幸福也不应该只有一种味道,只有一种色彩。

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会。(图24-28)上学期家长会的主题是“破茧试飞”。前天,我们刚刚召开了本学期的家长会“春天的故事”,学生讲述同学的故事,家长讲述孩子的故事,老师讲述课堂、班级的故事,用故事言说,让每个人都有故事,让每个人都成为故事的主角、幸福的天使。

3、固定晨练。寒假后,我发动全班进行晨练,按居住地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选出组长,立下“规矩”,认真执行。我被分配到“老城街组”,封博文同学是我的组长,我们组的集合地点是我家楼下。每天早上,跑一跑,蹦一蹦,扩扩胸,压压腿,伸伸腰,做几次俯卧撑,来几组蛙跳,轮流跳山羊,玩两个小游戏,说说,笑笑。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

4、固定练字。每节语文课上课前3分钟,是我们固定的练字时间。上学期,我从基本笔画开始教起,这学期已经开始练部首了。为改掉学生在新书和作业本上乱写的坏习惯,激发练字的兴趣和热情,寒假后学生报到,我们举办了“写好我的名字”的比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图29、图30)现在,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图31)5月4日,我们邀请到书法家郭伟明老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书法指导。对学生而言,幸福就是习得一生有用的东西。

5固定才艺展示。(图32-40)班会课上,固定20分钟时间,学生才艺表演。唱歌、跳舞、相声、小品、魔术、扳手腕、你演我猜、演讲、朗诵,有才就有舞台,有才就不会被掩埋,每个人都能得到别人的喝彩。

固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常换常新,要与时俱进。

在我给学生幸福的时候,不忘让他们自己动手创造幸福。寒假期间,七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是“尝尝我的手艺”,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道菜。开学后,精心安排准备,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做的菜带到学校展示,互相品尝。(图41-48)

孩子们为每道菜都起了非常雅致的菜名,

给孩子生活,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生活。

渐渐地,我养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我不懂摄影,虽然我不善表达,我已习惯了用相机去拍摄、用文字去记录我们曾经拥有和创造的点点滴滴的幸福。校讯通博客里,那一本本相册,那一篇篇文章将成为我们永久的幸福的回忆。就这样,我们走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个月,我到外地学习一周,我连语文课都没有安排就走了。回来后,各项工作照常进行,各项任务完美实现,站在教室里,我倒觉得成了多余的人。竹节轩能不能没有班主任?或许没有班主任的竹节轩才是真正完美的,或许每位任课老师都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班主任,每个理念目标都是班主任,甚至,那根小竹竿就是班主任。

关键词四: 分数

一个人走,走不远,一个团队才能走很远。我校在去年暑假后成立了班级新文化项目组,先以我们七年级为试点。项目组每个成员都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也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幸福具有传染性,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的学生都觉得幸福了,那才是教育最大的幸福。在大多数人眼中,分数是衡量幸福与否的一把重要标尺。如果学生正生活在幸福之中,是一点都不惧怕分数的考验的。事实上,避开、抛弃分数的幸福是不完整的。幸福,它完全可以成为应试的一把利剑。在去年寒假的县统考中,全县,七年级前十名,我校八人,其中前六名均为我校学生。当然,这只是额外的奖赏。

额外的奖赏

——七年级

坐在这边前排的是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团队,请摄影师把镜头送给他们。他们一直在默默送给学生幸福,他们一直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我建议,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敬意。谢谢!请大会允许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们,谢谢!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很多时候,我们的感觉决定了学生的感觉。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当我把学生邀请到家里和我共进午餐,当我外出学习归来让每个学生品尝当地的土特产,那种幸福的感觉无以言表。我始终认为:一个不快乐的老师,不可能让学生快乐,一个没有幸福感的老师,怎么可能带给学生幸福。只有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了学生的个体的、独特的生命,发现了生活的美好,教育的幸福才会悄悄来临。我心中的完美教室就是这样的场域:始终朝向生命,始终让生命相互激荡,让生命共同成长,让生命穿越幸福。

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让我和每个学生都过上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是我的目标,也是我永远的追求。所有新教育人都应该拥有一间让自己和学生幸福的教室,并为此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