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研究报告
研究人:陈静怡

一、研究目的
自然界中,许多野生动物在许多人看来都是冷血无情、残忍凶猛的。但在沈石溪的笔下他们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变得有情有义、富有人性。今天,我们就来细细的了解一下沈石溪,学习一下他的写作方法及优良品质。
二、研究方法
★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做详细的整理。
★阅读他的书籍,作笔记,品感受,谈感想。
三、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亭子间,祖籍浙江慈溪。
★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
★1972年调入当地小学当教员,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主要以创作动物小说为主。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
★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1985年出版的小说集《第七条猎狗》以其独特的视角,明朗而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只知恩图报的猎狗赤利,荣获首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他的《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再次获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动物小说,被人们称为“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外貌特征
他,黄里透红的皮肤,目光柔和,总是带着笑意。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皱纹。虽然不是那样的英俊潇洒,但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那样英勇,那样善良,那样的美。
成长经历
沈石溪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栽秧等,一切农活他都会干。以前还当过水电站民工、山村男教师。1969年,他刚刚初中毕业,还不满17岁。而正好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有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云南等七个去向可供沈石溪选择,沈石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云南,唯一的理由就是——云南是动物王国,在那里可以养一条属于自己的猎犬。在云南,沈石溪住在一位傣族老猎人的竹楼那里,他跟着老猎人在这片自然天地中自由的徜徉,和野生动物们发生着一件件惊险的故事……
主要作品
《沈石溪动物小说获奖作品集》
《雪豹悲歌》
《猎狐》
《警犬拉拉》
《骆驼王子》
《兵猴》
《仇恨》
《猎狐》
《罪马》
《天命》
《狼妻》
《红奶羊》
《灾之犬》
《智取双熊》
《金蟒蛇》
《野马归野》
《野猪囚犯》
《藏獒渡魂》
《老鹿王哈克》
《丹顶鹤再嫁》
《情豹布哈依》
《虎女蒲公英》
《最后一头战象》
《逼上梁山的豺》
《雌孔雀的恋情》
《红嘴相思鸟昂贵的彩礼》
《疣鼻天鹅的自我心理调节》
《白天鹅红珊瑚》
《黑天鹅紫水晶》
《再被狐狸骗一次》
《戴银玲的长臂猿》
《五彩龙鸟》
《霸王甲龙》
《疯羊血顶儿》
《红飘带狮王》
《雄狮去流浪》
作者名言
★在动物的身上,我们也可以同样找到人类的本性,同样动物也可以折射出人性中的贪婪,欲望和一些美好的性格!
★动物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早到精神的震撼的,而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
★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的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为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的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写作风格
生动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沈石溪每部作品中篇篇都有的描写之一。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心理描写把人(或动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姐妹狐变色》中,沈石溪用生动的心理描写把姐姐白狐极其高傲的品质不可思议的描写了出来。
独到的外貌描写
在《给大象拔刺》中,“这是一头半岁左右的幼象,只有半米多高,体色瓦灰,比牛犊大不了多少,鼻子短得就像拉长的猪嘴。它咧着嘴,鼻子有气无力地甩打着,右前腿血汪汪的,不断在抽搐,哼哼唧唧地呻吟着。”这一段并没有只让读者赤裸裸的体会到:这是一头象。而让读者很充分的了解了这头象。从它的年龄、身高、皮肤色、体型、面部和面部动作来看,说明了沈石溪很善于捕捉细节。
引人入胜的血腥场面
在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书中,野生动物互相残杀的“血腥场面”的本本都会出现的。在《第七条猎狗》中,“赤利逃出主人的枪杀后,成了野狗,它在澜沧江边逮到一头马鹿,正吃得高兴,受到豺群的围攻,赤利抬起铁棍似的前腿,一下把白项圈公豺按翻在地,张开尖利的牙齿,霎时间把它的喉管咬断了。白项圈公豺污黑的血洒了一地,尸体咕隆隆滚下江滩。随后,赤利恶狠狠地咬死了豺群中的所有成年公豺,追逐剩余豺群,迫使母豺狗和小豺狗对自己俯首贴耳、恭恭敬敬,成为了豺狗首领。”沈石溪描写的这种场面往往能把读者渐渐的带入动物世界,仿佛这个场面就在眼前。
四、研究收获
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的心情变化多端——读到那些优美的环境描写,我仿佛进入了美的仙境;读到那些野兽们互相残杀的语句,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五官都扭在一起,恐害怕坏蛋赢,好的输;读到那些动物们没有食物,饿得骨瘦如柴,我恨不得钻到里面给它们送食物,心情也是酸酸的;读到那些……
沈石溪的书,总能带给读者一些小道理。
当我看完《姐妹狐变色》时,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在生活中的一些选择里,不要如巨石般的坚定,要灵活的采用,也就是顺应时代,顺应潮流,顺应环境,否则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沈石溪的书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没有“狐狸”这种动物,狐是狐,狸是狸。让我知道了动物们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
读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从战场的描写中,从“战象”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嘎羧的英勇;从嘎羧见到自己的象鞍时那深情的神态描写,我知道了象鞍是战斗胜利的象征,嘎羧又披上象鞍,又增添了英勇豪迈的气概,又找回了当年的英勇;从离别时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表现了它对人们的恋恋不舍,它没有忘记村民们对它的养育之恩,体现了它的忠诚。
读沈石溪的《会贸易的狐》,我不仅感慨万千:啊,这只黑耳朵母狐不仅有着伟大的母爱,而且聪明智慧,智商和人简直不分高低!沈石溪和黑耳朵母狐做着公平的交易,但沈石溪想每天白白得到一只肥肥的红腹角雉,就一直不放走小狐狸,我还以为这只母狐会傻傻的一而再再而三每天交出一只红腹角雉。但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在第三天,黑耳朵母狐似乎知道了沈石溪的心意,不仅没有交出一只红腹角雉,还在鸡笼旁放了一只恶心的死老鼠。这样的事情连续了三四天,使沈石溪不得不放了小狐狸。这是一只多么聪慧、多么伟大的母狐啊!
沈石溪的《我们一起走,迪克》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籍。主人公迪克和阿炯各有各的善良,各有各的情绪。迪克这条狗虽然长的丑,阿炯虽说双目失明,他们虽然身无分文,但他们的情,他们的爱,深深的感染了我!阿炯被亲生父亲打骂,失去了唯一爱自己的阿妈,还被继母瞧不起;迪克被母狗安娜嫌弃,被主人力瓢丢弃,还因为自己的丑处处遭人打骂。他们的身世非常凄惨。迪克为了阿炯亲手咬死了爱妻红娜,为了阿炯学会了讨钱,为了让阿炯填饱肚子,自己去给别人当活靶子挣钱。而阿炯为了让迪克留下来而遭父亲的毒打,为了不让迪克丧命悄悄和迪克一起离开了自己苦苦寻找到的阿妈。他们的日子虽然是坎坷的,是悲催的,但他们伟大的爱温暖了一切!这本书带给我了责任、耐心、善良、坚强和爱。
沈石溪,乍一看的第一印象就感到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接触以后,觉的他有一颗充满爱、敢于冒险、内心丰富的人。他的家庭背景虽然是平凡的,但他的风格、文笔是独特的!
沈石溪的书,一辈子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