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欧阳修对答过关》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译文:走路的时候步态要从容,站立要端正。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有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也不能斜倚着墙。坐的时候不要伸出双腿,腿更不能上下抖动,因为那样显得轻浮不庄重。
妈妈:这里面有一个词敷衍了事,意思就是做事不认真,办事马马虎虎,只是应付过去就算完事。乐乐你用敷衍了事说一句话吧!
儿子:有的人做事很不认真,敷衍了事!
妈妈:嗯,造的句不错,往下进行。弟子规和译文都读完了,现在(儿子插话:把弟子规诗句背会)不用说乐乐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了,真乖!
儿子:妈妈还和我一起背,你和我比着背我背的很快的。
妈妈:那当然了,妈妈哪一次都会和你一起背。
妈妈:这首弟子规一个是好几个字笔画稠,二是字念的有点儿咬嘴,我两三分就背会了,儿子也还不错,不到五分钟就背会了,真好!
儿子:下面还是有我把弟子规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妈妈:嗯,老规矩了!
儿子:我走路的时候步子要从容,站立要端正,问候他人时不管是鞠躬还是拱手都要真诚,不能敷衍了事(做这样的事,我觉得这是古代人的行礼方式,现在大人们就是打个招呼问声好,我们小孩子是给大人鞠躬、问候长辈)。
妈妈:嗯,乐乐说的太对了,很好,现在就是这样的。你接着说吧!
儿子:我进门时不能踩在门槛上,也不能斜靠着墙。坐的时候不要伸出双腿(这样不好看,还会让别人在自己面前走过的时候倒)腿也不可以上下抖动,因为那样显得轻浮不庄重。何为轻浮妈妈?(调皮地问)
妈妈:就是说有的人言语举止随便,不稳重,不庄重。
乐乐现在很能干啊,总是把译文用自己的话讲地头头是道,真棒哦!
儿子:嘿嘿!能干吧我现在。
妈妈:嗯,很能干,现在我们往下进行现在开始读启蒙小故事。
启蒙小故事
《欧阳修对答过关》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自幼就聪明好学,而且通情达理。
在他十二岁那年,有一天,他去襄阳求学,由于路远,来到襄阳城下时城门已关,只有一个老军站在城墙上把守城门。欧阳修恭恭敬敬地向老军躬身行礼,并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去。”守城的老兵说:“我出一对联给你,对得出就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早再进。”说完,老兵吟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接上说:“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老兵说;“你不对出来,就不放你进去!”欧阳修说:“我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对得不仅整齐快速,而且还对得天衣无缝。
老军仔细打量欧阳修,见他出口不凡,并且礼貌周全,便起了爱怜之心,于是走下去为他开了门。这样,欧阳修顺利地进了城。
妈妈: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小时候就怎么样?说他通情达理又是什么意思呢?
儿子:欧阳修小时候非常聪明过人,而且很有才智;通情达理的意思我明白,可是我解释不清意思!
妈妈:通情达理的意思就是:指某个人说话、做事很讲情理;也指某个人是个明白人,办事不拖泥带水,意思就是说话、办事不干脆利落。这个词的意思和通情达理意思相反。
儿子:哦,我知道了。我造个句,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我们都喜欢他。他办事拖泥带水,我很烦他。嘿嘿嘿!
妈妈:造的不错,鼓励一下。在他十二岁那年去襄阳求学,由于路远,他到襄阳城时城门已关,他只看到一个老军在守城门,他就怎么样?
儿子:他就恭恭敬敬地给老兵拱手行礼,请老兵放他进城。
妈妈:老兵让他进城了吗?
儿子:老兵没有放他进城,老兵想考考欧阳修的知识,给他出个对联让他对,对不出就不能当时进城,只有明早才能进城。
妈妈:欧阳修对出对联没有?
儿子:他对出来了,他真能干!
妈妈:欧阳修连想都没想,就把对联对上了,这说明欧阳修知识丰富不丰富?他脑子快不快?
儿子:这说明他知识很丰富,脑子很快,他脱口而出就对上了对联。
妈妈:嗯,乐乐很不错,你用这个成语很到位,就是这个脱口而出最能体现他脑子聪明,有才华。老兵见他对的不仅快速,而且天衣无缝,这个天衣无缝的意思就是比喻做事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老兵也看到欧阳修是个怎么样的人才放他过了城门?
儿子:老兵看到欧阳修不仅聪明过人,还是个有礼貌的人,就起了爱怜之心。
妈妈:爱怜之心这个词意思就是又疼爱他又可怜他。
儿子:嗯,我懂了。最后,老兵就放欧阳修进城了。
妈妈:读了这篇启蒙小故事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儿子:就是以后也要像欧阳修一样懂礼貌,也要好好学习,向欧阳修一样有才华,有聪明的头脑。
妈妈:嗯,乐乐说的不错,那妈妈对你说一声:宝贝,加油了!
儿子:好的,我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