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阅读的印痕2012年留在微博里的读书

发布时间: 2019-03-07 10:52:16 作者: rapoo

阅读的印痕

——2012年留在微博里的读书脚印

读完《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终于在无数的书海中找到了你:叔本华。终于,这个人出现了,你让我的灵魂不再孤独,并不是你的伟大与深邃的思想,而是我们之间的共鸣。这么多年,你迟迟不曾出现,我无数次的找寻,没人能给我一个清晰的回答,我只按照自己的思考去思考去实践。如今你告诉我我是正确的。2012.1.10

要读完那些半本半本的书,都找出来摞在一起一看,我的神啊,竟然十好几本!原来我是一个读书的半途而废者!总习惯于多本书齐头并进,最终导致了读了一半就放下的恶果。算啦,还是抓紧时间啃吧。现在想来,读书有时候是需要趁着兴致高的时候,抓紧时间读进去读完的。少说废话,读书去!2012.1.15

读书人心总是高的,真正的读书人生活方面从不奢侈,对物质要求很低,这一点是俗人很难理解的。精神上却贪得无厌,永无止境,心灵世界远比现实世界要深远广阔得多。他们多数都曾经有过人生的苦闷,习惯于在前人的生命力寻找心灵的宁静,因为精神相通的人往往有心理路程是相似的。2012.1.17

读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他用今天的眼光审视历史的成败得失,表面上总是说经济和税收——乍一看都是钱的问题,实际上是数目字管理的制度问题。以古鉴今的视角是独特的,但诸多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有时候更多的是人的因素。我们姑且认为制度的不合理,但历史的局限性必然让他们无法逾越。2012.2.3

放假了,好几天了,憋在家里不出门,孩子写作业,我躺床上看《百年孤独》,白天基本不上网,累了就闭眼休息半小时一小时,过得那个舒服啊,半年了都没这么轻松过了。手头上那么多的活我都不想做,歇足歇够了再说,好让紧张了半年的脑子清醒一下,也清理一下,腾腾地方。2012.1.12

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百年的沧桑变迁,一家人、一个世纪,折射的内容宏阔而离奇,作者叙述故事的方式带着一种魔力,故事人物庞杂,我在似懂非懂之间。在阅读过程中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助读。或许对自己的理解更有益,对一部作品的把握更深刻。2012.2.4

读完了美国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半童书《芒果街的小屋》。这是一个女孩子的呢喃。一篇篇心灵的独白,没有刻意的修饰,文字干净,简练,透明,清新,略带哀伤。生活中支离破碎的片段如诗一样被描绘。一个带着隐痛的故事,一个带着梦想的倾诉,给心灵一份宁静,每个人都渴望寻找到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2012.2.7

读完了施林克的《朗读者》,感动。这是一个人的心灵独白,更是一个人对个人与时代的追问。我很久很久没有这么迅速而不能自拔的读完一个故事了,我很钦佩钱定平的翻译功夫。汉娜对知识的渴望背后有无数的猜测,汉娜与米夏在脑海中彼此保留着最初的场景,这种刻骨铭心却永远不会因个人的驱逐而消失。

也许正如汉娜所说的,没有人理解你,也就不会有人听你讲清楚一些事。汉娜的死,也许正是希望彼此保留过去,而不愿意增添任何破坏性的东西。也许,她早就明白了岁月迟早会让她失去他,所以,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似乎在米夏的心头埋下了一粒种子,一粒精神上的纳粹种子。伴着的却又是刻骨铭心的爱。

战后的伤痕也许更体现在心灵的无法诉说上,没人能说清楚,因为没有人会听。也许,时代的伤痕影响的不是某一个人,正如今天的我们,是不是也会有与上辈抑或下辈人的隔阂。我们是不是也会在心灵上出现某些萎靡的地方。米夏的一生是反思的一生,更是追问的一生,汉娜的一生呢?多希望看到一本汉娜的独白。2012.2.12

半年来,利用开会等待的时间和在办公室别人闲聊的课间,我历尽坎坷,艰难的读完了朱东润先生的《陆游传》。作为一个怀揣着梦想的人,陆游始终没有走出来他给自己定下的虚无的人生目标,终究成了一个诗人。他身上所具备的是一个历史背景中坚守信仰的人格,有名却无功,活得时间越久生命中的折磨就越深。2012.2.22

因为病了一个星期,没写什么文字,读了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先生和孩子谈论的问题,竟然触动着我,而且怎么都不能想到,这是一个母亲和20左右岁的孩子谈论的话题。但是,正是这种碰撞,打动了我。这种对话的方式,值得许多和孩子(家长)交流不足的家长(孩子)、而又有欲望的人去看看。2012.3.3

近来关注国外的人文社科书籍和几本古典书,发现迷上了版本和翻译的研究,里面竟然大有学问呢。找来自己手里面的许多名著,发现很有收藏价值呢。一提到收藏,我就害怕,因为我的书多数是用来读和研究的,不只为收藏。现在发现,收藏图书比买书读书更加诱人。我担心自己迷上。一条路走远了,就很难回头。2012.3.3

因为买了一套校注的《红楼梦》旧书,回来想看看其价值,结果上网浏览了一个相关的续书帖子,竟然笑死我了,建议现在的90后00后不要看什么电视剧了,最好去看红楼梦的续书,一百多年来绝不落后,比电视里的那些神侃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多了,看看前辈们的水平,比起今天来,我们望尘莫及,难以望其项背啊!2012.3.4

一部《西游记》,究竟是谁玩了谁?如来和手下玩了天庭的玉帝?还是玉帝和手下玩了西天的如来?或者是玉帝和如来玩了唐僧一队人马?又或是这一群人玩了个孙悟空?抑或是孙悟空知道这些人在玩自己,自己干脆就陪着你们一起玩?遇到妖怪唐僧被逮为啥孙悟空不着急,他知道这是有人在玩自己,陪你走个过场!2012.3.19

两本书都没读完,一本是《洋葱头历险记》,一本是《洛丽塔》。不是写得不好,而是没趣。前一本是国际安徒生大奖小说,第二本是纳博科夫的名作。都是有口碑的经典,但最终还是在将近读完的时候搁浅了,我实在硬着头皮也读不完了,于是转到了国内作品,但愿近期能有空读完吧。不是没感觉,而是没话说。2012.3.26

认真研读11版新课标,修订者从自身开始,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做到以身作则的表率,对此前诸多笼统和模糊问题进行了解说,并且对十年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做法也进行了针对性纠正。研读新课标并与01版的相比较,发现其中增修删大小竟达250多处,前后两者间变化之大,新版目标之具体明确,我收获很大。2012.3.31

通读了一遍王国维《人间词话》,珠玉之言,琳琅满目。对于喜欢诗词的人来说,引人思考,获得启迪。好久了,没有如此认真读这类书,也没有如此做一些点滴批注了。净化心灵,心平气和,走进去,视野顿觉开阔,走出来,忽觉自己浅薄。读书最怕能读不能言,能言不能达意,达意而不能有价值。读书还是经典!2012.4.3

读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每个人在生命的旅程里寻找的无非是一个能聊得来的人,也就是个说话的。这个说话的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做什么的。说不完的话,却总是因为那么一句不当给搞砸了。其实,这并不是说话,而是人内心的一种孤独。即便是最普通的芥草,他们也渴望走出孤寂的心灵沙漠。谁不是呢?2012.4.9

东区图书馆借世界读书日搞活动,我去了,12块钱一斤,我竟然一本书都没买,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让那些根本没有价值的书在那样一个地方销售好几天。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小商家的出版物,甚至连盗版都算不上的劣质书籍,竟然也有人图便宜买了,我悻悻然的离去,看到外面宽广的广场和天空,我有点失落。2012.5.1

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关键是我们是否去做了。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是否应该走进那个缤纷的世界,引领者孩子去畅游在那片迷人的花园里,嗅出迷人的芳香,走在那片海滩,不要只会奔跑,更要慢慢的走在沙滩上,学会欣赏壮丽的风景,不小心就会发现脚下有一只海贝,轻轻剥开就会有一颗珍珠。2012.5.6

读完了罗尔德*达尔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很佩服作者的讲故事能力,真吸引人。更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太天马行空了。值得推荐的好书!2012.5.17

上周,文友田新专程到学校给我送来一本他新出版的散文集《行者》,主任浏览,赞赏曰:这才是好文章,朴实。一本娓娓道来的谈话散文,不矫情。读完后,原本想写篇评论,无奈应付的事务繁杂,未能动笔,心存愧疚,只好在这里暂记一笔。2012.5.19

要在自我专业阅读和专业阅读推广之路外再开一条推广儿童阅读的路,是我近期的一个目标。在教师专业阅读推广方面去年已开始做了,效果很好。把推广儿童阅读分成为小专题,并做成系列推荐。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孩子喜欢读,而是要进行深入的阅读指导,在引导爱读书的同时要更进一步:让孩子会读书。2012.5.25

某校开展读书活动,印了一本60多人关于读书的文集,我却发现经典进入老师的视野是多么的困难,除了陶行知以外,就没有一本称为教师专业阅读的经典,国内外教育大师的作品却不见踪迹。又看一个朋友在报上发表推荐书单,尽是些时髦的东西充斥其中,我不免有点悲哀:沉下心来做个真正读书的人,太难了!2012.5.28

半年了,终于啃完了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读这样的书是没有一点趣味的,也是没有一点轻松感的,相反,他们是可以让自己思考的。一个关于阅读的世界向自己张开,我知道,要做一件事就像读一本书,坚持做完,哪怕是枯燥的,哪怕是不熟悉的,但收获又是绝对的。读完了才知道,做了才懂。(读书心得: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4160947)2012.5.29

认真去读几本真正经典的书的人太少了。许多人喜欢吃快餐,喜欢那些容易消化吸收、不用思考却没多少营养的东西,而根本拒绝那些不断反刍、吃一点就能在不断咀嚼中受益、消化成永远都能化作能量的真正营养品。读书的品味也是工作的品味,更是做老师境界的品味。生命有终书无限,思考不止,心静神自安。2012.5.29

一口气读完了克莱门斯的《不要讲话》,真是欲罢不能,让我笑得发自内心,感动得也发自内心,更让我发自内心的思索着许多事情。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往往胜过所有的外在制度,作为一个集体,孩子们在游戏的规则中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这种体验胜过老师们的千言万语。2012.6.14

徐文祥: 读完了任溶溶翻译的《小飞侠彼得潘》,这是“小飞人”专题推荐的第一本。这本书的语言翻译得并不让我满意。读到最后才找到感觉。相反,另外两本的翻译倒很轻松。小飞人系列四本书:小飞侠彼得潘,小飞侠归来重返梦幻岛,小飞人大叔卡尔松,会飞的女孩儿派珀。让孩子的童年充满一种飞的自由的欲望!2012.6.17

为做儿童推荐阅读专题,读了好多童书,上周做了第四个:曹文轩的专题,读他的《青铜葵花》让我无数次感动着,心中那温暖的溪流总是不自觉的从眼眶里流出来。我推荐书,定然是自己审验过的,如果一个老师自己都没有读过,怎么能把一本书讲得精彩,怎么能给孩子分析得透彻,怎么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呢?2012.6.25

读完了一本小书,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算是这几天的一点收成。2012.6.25

做了一天关于神仙的东西,发现中国的神话内容太庞大太丰富了,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熟悉的,但又是肤浅的,慢慢走近,发现这里面蕴含着的是中国文化的精深。让孩子们了解一点,从上古神话源头,走向日常生活。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中国人无限的想象力,还有对自然、生活和心理。神话,有着永恒的魅力!2012.7.5

读完《会飞的小女孩》。在了解了小男孩彼得潘、卡尔松后,今年终于看到了会飞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更吸引人,有悬念。最重要的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天生和别人不一样,我们为什么又要努力和别人变得一样?也许只有我们发现了这一点,再加上无限的勇气才会有行动吧。活出最真实的自己!2012.7.7

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对图画书依然保留着自己的观点,无论图画书绘图多么精彩,含义多么丰富,情节多么感人,但它的表达方式总是图而不是文字。许多老师说它对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很有价值,但是语文的最根本载体是文字而不是图画。文字具有图画永远也无法达到的魅力和想象空间构造,深刻性系统性更有差距。2012.7.13

所有的老师都知道读书好,但是读书的人是有限的;所有的老师都知道该成长,但是努力成长的人是有限的;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应该耐心对待孩子,但是真正做到时刻提醒自己少生气的人是有限的;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应该不同的孩子不同对待,但是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更是有限的。理论谁都懂,为啥做起来就那么难呢?2012.7.13

这几天在培训中心给老师们做报告,期间看了两本书:《邮差弗雷德》《影响世界的100个管理寓言》。有些小故事的确还是能让人思考很多问题的。一直以来,想把寓言渗透到自己的管理和实践之中,可以让人思考更深入。也许,这就是寓言的魅力了。2012.8.5

前几天读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小书《要相信孩子》。一本关于和孩子交流的书,里面的故事很受启发。其实,每一个理论或者观点的提出,背后都有一个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故事。因此,作为老师或者班主任,记录下来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若干年后回顾的时候,总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2012.8.8

每送一届毕业生,我都会告诉他们,毕业时我送你们两件礼物:一个是你们一直坚持写的日记,一个是你们读书的习惯。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丢掉,唯独这两个要永远保存,更要永远珍惜,更要永远坚持。读书是一个人永远前进的积淀,日记是一个人永远珍藏的记忆。许多年后才会懂得这一份凝结着无数喜乐的珍贵。2012.8.18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两本书:乔斯坦*贾德的《喂,有人在吗?》,一本以童话形式追问“我们是谁”和“我们从哪里来”的书,穿越梦境和现实展示了人类发展历史的种种趣味性思考;于尔克*舒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本寓言书,让人心灵干净,给我许多的思考和回味。这是大人和小孩都可以读的书。2012.8.20

聚散终有缘尽时,情似水泊无尽头。 一碗浊酒开怀笑,生在草莽为豪雄。 生死天地凌霄汉,天道何时为君明? 怎奈一曲好汉歌,为我写尽济苍生。 今生一段手足情,来世何处再相逢? 来世不做好兄弟,莫让离别太悲痛。 ——看电视剧《新水浒传》结局所感。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水浒》,兄弟情,感动我。2012.8.21

我对水浒传情有独钟,我对那些人物太喜爱。结尾处一个个英雄战死沙场,阮氏兄弟死了,鲁智深死了,林冲死了,武松走了……兄弟之间那种情义,不用语言说。我理解两个人的苦:一个是宋江,一个是吴用。多少人还在指责宋江,而我却心里最知他的痛与苦。宋江为了什么?结果呢?他难道不明白会有什么结局?

难道宋江为了自己?没有兄弟情义?别人可以朝他发脾气使性子,他找谁去?还有谁能理解呢?内心的那份苦痛谁能体会呢?吴用能体会!吴用始终为了兄弟情,从中做出的牺牲,在两边的兄弟中调停,他能看透一切,却从不发表个人看法,谁听吴用说过什么?为什么宋江死后吴用吊死?所以我说最苦的是他们两个。2012.8.22

开学报到第一天,我去了文明大道小学给老师讲我的读书讲座。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路口碰到了牛校长,便约定了这次讲座。读书是一个教师“做好”工作的第一步,更是做出成绩的第一步。讲到《大秦帝国》,和刘校长交流时,许多老师都在看。这是我近几年读到的少见的好书。希望能与大家更进一步交流。感谢!2012.8.29

近些天读完的书有:彩乌鸦系列的《妈妈走了》,林格伦的《米欧,我的米欧》,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过没时间写书评,记下书名,日后归总吧。同时还有几本在读,也零星读了几本书的片段,了解了一下而已。近两周身上零花钱多,购书已经超支,多达六七十本,超600元了。此君病已不轻了!2012.10.19

民主的标志是言论的自由,“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如果我们想确定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就应该让它在思想市场的竞争中接受检验”。读完了《批评官员的尺度》,看到的是一个国家民主与言论自由的发展历程。多少人为之努力,为了真理而放弃自己的个人立场,这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与勇气。2012.10.25

近期读书:读完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随笔》,写心得一篇(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4596105);读完章炳麟先生的《国学概论》,系统了解大师的国学素养,钦佩之至;读完朱德庸《绝对小孩》,孩子的哲学让人深思,这是一本适合大人和小孩看的很好的书;读了半本蔡骏的短篇小说集《爱人的头颅》,青年“才俊”,文笔优美,在古典中追寻刺激。2012.12.2

读完了一本小书《不要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想》。书中处处散落着非常激励人心的经典语句,摘抄了几千个字,用行动去实践之。梦想是必须有的,不要抱着试试的心态做事,要全力以赴的做,少说废话,不发牢骚不抱怨,抱怨是最大的绊脚石,有时候一个人很有能力,却被自己的舌头给绊住了,这是十分可悲的事。2012.12.19

读完夏榆编著的一本书《物质时代的文化真相》。这是“南方周末之文化现场”的采访汇编,书中对当代文坛重量级领军人物进行采访对话,访谈深刻,直指当今社会各种弊病,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文化现象,以个人的声音反抗着世界的冷漠。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读后让人对这些固守心灵的文化人士敬佩不已。2012.12.19

南怀瑾,这个大师,我这里虽然有他的十几本著作,包括一套文集,读的却不多。然,每读之后则让人心有所思,灵有所静;心有所指,灵有所敬;心有所皈,灵有所净。一本薄薄的小书《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从死讲到生,这是一次点化。心有所念,与人为善。现世中修行要超然,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行动。2013.1.9

读完了一本童书,瑞士作家于尔克*舒比格的《大海在哪里》。完全的儿童语言,天马行空的文字表述,让我的灵感不断闪现,发现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可以写一个故事,这样的好书要让孩子多读,这真是一本“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好书。尤其里面的最长的那篇《小妞》,让人感动不已。2013.1.10

用了几天时间读完了麦家的《风声(暗算第二部)》。读他的书总是有一种拿起来就放不下的感觉,无论是当初的《暗算》还是《解密》,都一样让人割舍不下。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的确很注意节奏,情节紧凑,把不必要的枝叶删繁就简,精心设计的情节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把故事讲得亦真亦假,给人信实的感觉。2013.1.19

今日读书:翻看了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下册中关于秦国在战国后期的诸多故事,这本书只是粗略的交代故事情节,里面的人物形象的确算不上什么,没有主人公,也没有连贯的叙述主线,更谈不上什么的艺术价值。时间跨度太大,甚至没有立场而又多评论,只是罗列史料故事而已。此书只做收藏,今生不再读了。2013.1.27

共计读书39本,所读书籍涉猎较为广泛,集中读了一点童书。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