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八上物理预习声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3-09 10:38:54 作者: rapoo

 

八上物理预习

——声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那么什么是声音呢?它又是怎么被我们听到的?它带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去了解声音的奥秘吧!

【知识点睛】

一、 认识声现象

声源:

①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②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的传播:

①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② 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声波。

③ 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我们称之为介质。

④ 真空不能传声。

声传播的速度:

①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②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人的发生和听声能力:

① 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

②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如果物体每秒钟振动一次,它的频率就是1Hz)。

③ 人的声带能够产生64Hz—1300Hz的声;人耳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

④ 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

二、 乐声的三个特征

① 悦耳的音乐叫做乐音。

②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声的三个特征。

音调:

① 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振动快,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声音尖细)。

② 一般来说,儿童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成年人的要高,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的高。

③ 不同声源由于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因素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振动频率范围,这个范围也决定了它发声音调的高低。

响度:

① 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②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还与人和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发声体越远,人感觉到的响度越小)。

音色:

① 音色也叫音品,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

三、 噪声

噪声及其来源:

① 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声。

② 噪声来源于杂乱无章的不规则运动。

噪声大小及其危害:

①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控制噪声:

①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分为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引起鼓膜振动。

② 控制噪声应着眼于消声、隔声、吸声三个环节,其中最根本的是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

四、 声与现代科技

奇异声现象:

①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超声是个多面手:

① 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② 超声波与可听声波相比较,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次声本领大:

① 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得很远。

② 有些自然灾害,利用次声检测仪进行检测,就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

举例说明

一、 认识声现象

① 窃窃私语——人类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进行交流。

② 暖气瓶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

③ 蚊子的翅翼每秒钟可振动250—600次,使人们能够听到嗡嗡声。

二、 噪声

① 工地上工程车的轰鸣声是噪声。

② 在电子阅览室里的高声喧哗是一种噪声。

③ 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以降低噪声。

④ 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需佩戴耳塞、耳罩。

三、声与现代科技

① 四声谷的现象就是由于人们听到了周围远近不等的山体反射回来的声音的缘故。

③ 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

④ 泥石流发生前,会产生次声。

【实战练兵】

本章主要考选择、填空题,主要是有关定义的

1、听音能辨人,主要是根据不同人的说话声具有不同的( A )。

A.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振幅

2、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C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这是因为( A )。

A.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 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 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解析: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发声体越远,人感觉到的响度越小。

Ps:这节课的知识点好多呢,整理好长时间才学完,时间紧迫,里面难免会有疏漏,请各位学过八年级物理课程的同学发现错误赶紧提出哦!!下节课,我们要学习最有趣的“光”啦!!期待期待!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