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把课堂变为学生练习的练兵场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3-09 10:39:00 作者: rapoo

把课堂变为学生练习的练兵场

多年来,我一直在想。长期以来,我们当老师的在课前认真研究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甚至上课时的每句话,每个问题,每个训练。学校也一次次地组织教师开展着说、讲、评课的活动。上课时,教师在课堂上自以为讲得很好,自以为学生都学懂了,可是,学生的语文水平又提高多少呢?

这就好比你是一个篮球教练,或者是一个体操教练,你自己在训练场上一直练习个不停,却很少让学生自己练习。可是,在比赛时却要求学生成为篮球明星或体操明星。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

同样,你想让学生学会读书,你就在有效指导的前提下,让学生多读书;你想让学生学会写作,你就想尽办法让学生多写作。

一句话,你想让学生成什么样的人,就让他去做什么样的事。活动的过程中会让学生学会一切的。我称这为“能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上课时,一定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既然课堂是学生的,我们就要大胆放手,只把每篇课文当作一个例子,把语文课堂当作练兵场,你只要舞好你的指挥棒,在课堂上有意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去大胆地说,入情地读,无限地想,经常地写,我想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都会得到很大地提高的。

如: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显然,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现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谈谈对“中华不振”的朗读训练:首先,默读课文,初步体会“中华不振 ” 。 然后,自由读重点段落,咀嚼,品赏训练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7、8自然段。在训练朗读过程中,我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其次,启发想象,体味意境训练朗读。阅读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感受”,去尽情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在读到第八自然段时,可以问:“读了租界里发生的一幕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出来。”启发学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读出“画面”。这样,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他们入情入境后,理解了课文内容,读出了文章的味道,读出了对文章神韵的感受。最后,补充资料,升华感情训练朗读。学生离当时的背景较远,要想真正入情入境的朗读,必须对当时的背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于是,当学生读完第八自然段时,我补充了这样三个“画面”。“画面”一:“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画面”二:“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画面”三:“租借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联系射击。”学生理解完这三个画面后,愤怒之情已经达到了极点。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读课文。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训练学生朗读,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再如,我们经常让学生写作。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这个过程,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扎扎实实地训练,要多给孩子写作的机会,必须让学生人人动手写,不能草草了事,不能走过场,要切实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课堂变为学生练习的练兵场,让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项能力,每一种情感的激发扎扎实实地得到训练。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