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翻出一篇旧文:以教师的视角看儿童阅读

发布时间: 2019-03-13 11:03:44 作者: rapoo

应该感到欣慰的是,今天的我们进入了一个儿童阅读推广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注儿童阅读,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投身到这一看似琐碎实则意义深远的行动中来了。一个月前,我参加了由蒋风教授主持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与青岛出版集团少儿期刊中心组织的儿童文学作家笔会。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儿童阅读。与会的有二十余名儿童文学作家及理论研究者,其中好几位都在名片上印了“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的“头衔”。

作为一名写校园小说的小学教师,我对儿童文学阅读怎么看呢?

首先,我对儿童文学阅读有了新的认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把读书对于孩子的教育功能看得太重,而忽视了阅读本身的愉悦功能。正是这样的桎梏,让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鲜有经典之作,更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大打折扣。把愉悦功能放在前面,这不能称之为“迎合”孩子,而应该称之为“尊重”孩子。所以,请让我们重新选择给孩子读的书——不要一厢情愿,而要感受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真正获得读书的乐趣。

在青岛,同李茗茗总编辑的交谈也让我获益匪浅。李总编是一位出版人,更是一位母亲。她讲述了自己同女儿之间的共同成长之路,谈到伤心处不禁神色黯然。她对我说:“我就在想啊,孩子为什么不理解大人,而大人又为什么不理解孩子?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座桥,能让孩子和大人之间达到真正的零距离沟通呢?”是啊,儿童阅读也应该具有沟通这一功能。所以,亲子阅读、师生共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儿童阅读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认为必须关注三个问题。

一、 优秀图书介绍不力。

在五一期间的招生面试中,我同家长谈的最多的还是读书。在谈话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阅读是非常重视的,愿意投资,也愿意同孩子一起读书。但是,一谈到读什么书,说来说去都离不开那么几部:《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365夜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并不是说只要是好书都可以让孩子阅读的,也得分年龄段,也得看版本等诸多因素。应该说,家长们对于优秀的儿童书籍所知太少,实在可惜。

二、 成人阅读素养不高。

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大人的影子。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就是特别强调身体力行的力量。在谈孩子的阅读之前,大人们有没有扪心自问——“我是爱读书的人吗?”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成人没有读书的习惯,没有买书的习惯,更没有对儿童阅读的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不知道给孩子选择什么书、不知道怎样指导孩子读书是普遍现象,这种盲目对儿童阅读不仅仅是无益,有时甚至会形成伤害。

三、 阅读气候营造不够。

前一段日子,我偶然发现自己的一个学生竟然拿了本盗版书,而且是一本内容相当龌龊的盗版书,经过询问得知,这是她从家里拿来的。愤怒之余,我写下了两篇文字《对坏书要咬牙切齿》和《请给孩子尽量营造健康的小气候》。未成年的孩子,是非辨别能力是很弱的,环境的影响难以忽视。而缺少书香氛围的家庭、班级,自然是难以有益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举一个例子,《晨读十分钟》中写道,一个家庭应该拥有相当于全体成员年龄三倍的藏书,其中孩子所拥有的图书如果能够达到其年龄的十倍,则可以称之为读书的富翁。那么,多少家庭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呢?

在这里,我很想介绍两篇文章给大家读——《愧对世界读书日》和《积极的自然状态:儿童阅读境界的追求》,相信会对在座的老师们以启发,促使我们反思。

最后,我想说的是三点希望:

让我们成为爱读书的人;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爱读书的人;让我们的学生家长成为爱读书的人……

其中第三点也许显得嗦了些——我们做好自己,管好我们的学生即可,何必把手伸得那么长,要求家长如何如何。

这是一种理想吧。

而且以我的亲身实践来看,这一点也不是很难做到。

要感谢我的学生家长们,对于我这个老师还是相当支持的,用个比较俗的词儿,是相当“买账”。我不单给学生布置作业,也给家长布置过作业:向他们推荐《读者》上的相关文章,并希望他们能够写出读后感。家长的反响很热烈,交过来的作业质量上乘。试想,他们的孩子看到家长这样重视老师的作业,自己又会怎样对待读书呢?

所以,其实“我们成为爱读书的人”和“我们的学生家长成为爱读书的人”,不仅仅陶冶了我们和学生家长们——这么两股力量合在一起,还是会促进“我们的学生成为爱读书的人”。

与诸位共勉。

2009-5-13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