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儒雅而又睿智的老师
记得那一次,我和各位同仁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是带给我心灵的启迪却是长久的,尤其是来自广东惠州大亚湾的何汝玉校长的讲座,更是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心田,
何校长在开始讲座之前,亲切地让我们猜测她的专业出身,语文、物理、英语、生物,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过后,何校长自报家门——音乐!是啊,早该想到的,轻柔好听的声音,轻盈大方的动作,沉稳又不失热情的穿着,这就是——优雅,与众多班主任的憔悴完全不同的状态,这是音乐老师独有的气质呀!为什么一个做了26年班主任的老师依然可以这样优雅呢?我很好奇。
何校长和我们分享了自己对“细节教育”的理解,讲述了作为一名基层的德育工作者的一个个教育故事,这些小故事无不紧紧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因为在这一个个的小故事中,藏着不可忽视的大智慧,我想,这也正是何校长可以整天与琐碎为伍,却可以保持优雅的秘诀!
感动一:用双手送出彬彬有礼的学生
每届学生报到的第一天,何老师都要亲自给每个学生发新书,而且每次她都用双手递给孩子们,当发现孩子们根本不懂得同样用双手接书时,她不是大发雷霆,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含蓄地缩回一次次递出的书,并且让学生猜为什么没有给他书,学生很快发现是自己不够礼貌,何老师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要懂礼貌,知道了从别人手里接受东西要用双手,要道谢。小细节,大道理,良好的礼貌习惯就这样形成的。
在这里何校长还提出来一个新名词“礼貌标签”,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之后,会相应地作出自我调整,是自己的言行与所贴的标签一致,给学生贴上不良的标签,会产生不良的效应;而给一个学生贴上好的标签时,就会产生好的效应。德育管理者要学会寻找机会,给学生贴上一个漂亮的标签。这似乎也与新教育的“相信种子的力量”不谋而合,何校长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个个美好的种子,她就这样用双手送书的教育智慧,塑造了一批批彬彬有礼的学生!
感动二: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爱的开始
当整班同学的零花钱被一个平时表现不错的孩子“偷”走之后,何老师选择的不是报警,不是呵斥与拷问,而是爱的呵护。最后这个孩子不光主动承认了事情,而且通过广播站向全校所有的孩子坦露心声,承认错误,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如果何老师没有在警察进入班级之前拦下他们,那么事情的后果让人想来心惊!何老师的博大爱心和教育智慧不光拯救了一个善良的孩子,对其他的孩子又何尝不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呢?
一个个人见人厌的孩子,经过她耐心的教育都愿做她的干儿子干女儿。一个喜欢留怪异头发的学生,屡教不改,班主任都放弃教育了,何老师一亲近二亲近,三还是亲近,最后和这个学生打成一片,最后孩子明白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自觉理发,变成一个标准的“一中头”!
看到屏幕上师生一张张亲热的合影,感觉何老师在学生心里不是母亲胜似母亲。一件件在绝大多数老师眼中棘手的教育“事故”,在她因爱而生的教育智慧中迎刃而解。原来,每一个教育问题的出现,都可以变成向学生表达爱的机会,我恍然大悟!
何校长的讲座进行了一整天,尽管声音累得有些嘶哑,但因为过于专注,讲座的中间没有安排休息,可是从始至终,中途没有一个人离开,会场一片安静,只有在听的过程中,时不时有会意的笑声传到耳际,也有情不自禁的啜泣钻进耳窝,不少人的眼眶都红了,有的甚至被感动得眼泪夺眶而出。
何校长的脸上始终溢满着幸福,讲座的最后,她告诉我们;接受了,必须负责;投入了,肯定有收获;经历了,就会有经验;用心了,自然会快乐!一个个故事结束了,我终于明白了,何老师的优雅源自她对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热爱,源自她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她是一名儒雅而又睿智的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
听完讲座,我的心灵仿佛受到了秋风的洗礼,湿润而温暖。没有爱不成教育,但仅有爱也完成不了教育的使命,教育的成功取决于爱与智慧的完美结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有像何校长这样的智者不断给我们以引领,我们才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中,用智慧不断书写着与众不同的故事,做儒雅而又睿智的老师,这个新的念头已在我的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