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还语文以本色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3-17 10:54:27 作者: rapoo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变得开放、灵活,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还语文以本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主人”已不再是口号。崔峦先生曾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因此只有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语文课堂才能与时俱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还原语文本色,我觉得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所有的课堂设计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教案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要学到些什么,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学得愉快,学得有趣。其次要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课堂设计时要注意采取的形式和设计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是否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平时的课堂训练和积累至关重要。



二、教学互动要成为学生们张扬个性的阵地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互动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发展了自我,张扬了个性,各抒己见,其乐融融。老师们要让小组合作实实在在地进行,不要流于形式。



三、阅读指导要引领到位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指出:课堂没有书声是语文课的悲哀,课堂只有书声则是语文课的倒退。他十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读”和“悟”两个字。在还语文以本色理念的引领下,老师们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上不惜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反复读书。但大多缺乏读书的方法和技巧的引导,让我们看看于永正老师在教《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时的情景。有这样的一个片段:这篇课文写的是陈庚过草地时遇到一位掉队的小红军。一位学生刚读完第一段,他的同桌就站起来问:于老师,“深情”是什么意思?于老师说:“学贵有疑”。首先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然后说:“等学完课文,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我想这位同学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课文学完了,于老师请那位同学说一说对“深情”的理解。他是这样说的:“陈赓感到不该轻信小红军的话。他看到小鬼的干粮袋里装的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时,他后悔极了,感到对不起这位小红军。”于老师说:“不错,这个情里有后悔之情。”那位同学接着说:“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他这种牺牲精神,陈赓每谈到都很敬佩。”一个学生说:“这里还有赞美之情。”于老师总结道:是啊,这个深情有后悔之情,有自责之意,有敬佩之感,当然还有怀念之情。所以陈赓每次谈到这件事时是深深地怀着这些复杂的感情向人们诉说的。同学们通过读课文都体会出来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很有道理的。于老师这种教学机智来自“学生为主体”和“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因此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应该切入要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进入个体丰富的感悟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沟通学生与文本的联系,这样,才会透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还语文课堂固有的本色,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