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优秀不是打出来的——读博文有感
好久没有串门了,习惯性地点开博客首页浏览着,一篇题为《我又打了儿子》的博文吸引了我的眼球,点击、进入博主小家……
“昨晚我又打儿子了,从我第一次动手打孩子,截止到今天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打他了”——读到此,我愕然,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大都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哪还舍得动手打呢?而且还不止一次?我迫不及待地阅读着。“那你给我背一下今天学的课文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始终认为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除学习兴趣外,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不喜欢家长用“你给我……”这种语气对孩子讲话,因为我感到这种语气的背后隐含着孩子是在为家长而学,读到此我感到此家长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时的我有些激动、也有些愤慨。“我终于没能管住自己,一巴掌向他脸上打去”我简直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啪”的一声砸在了键盘上,想必这位家长忘记了自己的童年是怎么过来的(虽然我们素不相识,可我能体会到此家长当时的心情,我相信“打在儿身,疼在娘心”是真实的心理写照)。要知道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更何况是考试之后,看看电视、适当放松一下自己也是理所当然的,即便是孩子考的成绩非常糟糕,考过了也应该放松一下、调节一下,这种放松和调节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反思,更是对下一个阶段的思索和奋进,理智的家长会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战机”,与孩子交流、一起分析、梳理、总结,帮助孩子释放压力,从而制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都说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希望家长能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降低标准后,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每一个家长都会很在意孩子的分数,我也不例外,可我坚信分数在每一个孩子眼中的分量远比我们家长重得多的多,天下没有哪一个孩子不想考第一,可第一毕竟只有一个,更何况孩子能保持前三名(无论班级还是年级)的成绩就已经很优秀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个体不同,接受能力和对所学科目的兴趣不同,成绩也并非都是满分的好,90—95分、第七八名的成绩潜力更大,孩子发展的空间也更广,为何不对孩子在某一细节上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赏识和鼓励呢?打骂、生气就真能挽回考试分数和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吗?非也!
“儿子五岁学电子琴,六岁学书画,七岁学英语,八岁学小号,到现在无一坚持……”看到这里我都为孩子感到累,这么多的辅导班,试问这位家长你了解孩子的兴趣吗?报这些辅导班又有多少成分是从孩子的兴趣爱好考虑的呢?大部分因素是在跟风吧?正是因为家长的不慎重,让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了“始乱终弃”的坏习惯。如果当初能征求孩子的意见、根据孩子的爱好有选择地学习,说不定孩子此时能小有收获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得好“要想让孩子做什么就去‘诱惑’他,要不想让孩子做什么就去‘强迫’他”,与孩子的行为相对比不无道理。文中提及孩子已经学习了五年的英语,依然没接触到新概念英语。我也跟孩子学了一年半的新概念英语,我的切身感受是学英语的捷径就是多听、多读、多背,尽量阅读一些简单的英语读物,学习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我个人的学习经历而言,我感到自己在语法的学习上早已超过了儿子,背诵也没落下多少,可每到运用时就被儿子甩下好远,究其原因我是记忆力差、精力没有全部用在学习上,以至于背了忘,而孩子总能将学习的新知识融入到老章节之中,所以对简单的英语小练笔总能手到擒来。因此,我提醒这位家长:既然打算学习《新概念英语》就及早,尤其是第一册的第55—100课,可谓重点中的重点,完全可以满足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阅读可以丰富人的内涵、提高人的修养,阅读需要积累和沉淀。通篇博文没有提及阅读的事情,我感到家长在阅读方面对孩子是否欠缺引导?阅读虽然不能对学习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可通过广泛的阅读,一定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孩子阳光的心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孩子一定会厚积薄发,不止是在写作上,阅读的魅力还会折射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和人格的培养中。
凡事贵在坚持,都说一个动作重复21次就有可能变成一种习惯,希望这位家长能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在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共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鼓励和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教有法无定法,我的建议仅供参考,文中词句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多多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