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正确认识潜能生 研究转化策略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3-19 10:57:04 作者: rapoo

少年儿童研究专家孙云晓在杂志上写过这样一段话“不是每个适龄儿童都做好了入学的准备,具备了适当的学习能力”。这句话道破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潜能生在学校、在班级出现也一定是必然的。其实,帮扶转化潜能生,不单是我,这实际上是我们广大教师在工作中付出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项难以逃避的任务,也是让我们最头痛的难题。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帮扶方法和具体做法。

一 让孩子学的轻松、不畏难

我们大人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当让你去做一件你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并且做得很好的事情时,你就会很乐意去做,不会反感,也不会想躲避。相反,如果去做一件对你来说有困难且不一定能做好的事时,就会有压力,不愿意去做。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我观察过一个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学过《圆的周长》的公式后,这个孩子记住了公式,学会了,课堂上他表现得异常积极,手举得高高地要求上黑板书写,布置作业时还竟然说:“老师,就这几道题啊,我肯定能写好!”后面关于圆的知识他都很愿意去学。事实证明,这个孩子这一单元学得就很好。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呢?

1、 注重知识间的衔接,做好潜能生新知学习的铺垫。

凡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总是有一些原因的,有的是理解力弱,有的是记忆力差,有的是思维灵敏度低等,这些学生往往对学过的知识忘得快,记不牢,针对这些特点,我每讲一节新课时,都会仔细想想要用到哪些学过的知识,学生可能会在哪一点上出现问题,影响对新知识的接受,学生如果链接不上旧知识,新知识的学习就如空中架梯,难以站稳。

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反复让学生用手指画周长在哪里,这样做看上去虽用处不大,但事实证明,在我讲了圆的面积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后,周长增加了多少时,我发现班里的学困生也明白是多了两条半径。当我拿走教具,让他们脑子里想图形,用手空指出多了哪里时,都没有困难。这一细节的处理,完全是考虑潜能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优秀的学生不用说太多,他们会自己观察,推导得出的。可是,我们的课堂要求我们不能放弃,就必须想方设法为困难学生排除障碍,让其顺利地接受新知识。

2、重复是学习之母。

潜能生的另一特点是记得慢,忘得快。这个我也做过一个实验,用一句话来检测学生的记忆力。学过分数除法后,有一条法则是:“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优秀的学生重复两三遍就能脱口而出,可是我们的张纪壮、马楠读了十几遍都记不住,我改变了急切的心态,以后的每节课,都让大家读几遍,让他两个读一读,下课,见了他两个就对暗号,我说前半句,让他们接后半句,一个星期后终于说顺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学生最易混淆的两个公式,我就采取每天一上课就提问的方式,重复了少说也有百十次,都成顺口溜了,自然也就记住了。他们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特点,我们真的很难改变什么,能帮助孩子的就只是多重复,像磨针一样来磨,达到让其记住的目的。这种少次数、多重复的方法,孩子们不吃力,不用专门花时间去背,自然也不会厌烦。

3、消除畏难情绪,施以健康心理影响。

课堂上,孩子们的心理疏通也很重要,我经常给学生讲:学习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任何一个公式都要用心听、认真记,才能明白、记住。只是用心用脑去记的同学,他记住了;而不把学习当成一回事儿的同学,他觉得记公式不重要,就放弃了,实际上他也能很快记住的,不信大家试一试。请记一句话: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倍。当场测试记住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发现的都记住了。另外,也给学生讲古代名人曾国藩小时候背书的故事,曾国藩背了一晚上的文章《岳阳楼记》,夜深了还没背会,藏在他家梁上的小偷都会背了,忍不住从梁上下来说:就没见过像你这样笨的。可曾国藩就没有泄气,一直坚持去学,最终功成名就,成为历史上的名人。让学生明白,学习上的事,谁下功夫,用心去领会,谁就能学好,取得好成绩。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