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学英语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明确目的,它决定了你用何种心态,何种方法去学。那反问一下你自己,你学英
语的目的是什么?
我曾经在英语部落和英语乐园中同时发帖,有部分博友积极回应。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体会和感受。
枫想:开始英语学习的时候,觉得英语只是一门课程,感觉和语文数学差不多。后来觉得英语学习更是一种发现,一种享受。第一次捧起英文报纸,第一次和原版小说来电,第一次和外国朋友说hello……
英语学习中的那么多的第一次逐渐让我懂得了不仅仅语言,还有风俗,文化,看世界的角度,思考中我觉得英语学习更多的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你通过它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重新看世界。
梦随行:除却我们的社会使命,英语又给我们自身带来了什么呢?不懂英语,我们无法阅读英语原版名著,就无法透彻地领略文字的魅力,去走进西方人的世界,领略大洋彼岸的那些人的悲与喜,爱和恨。
木紫夏凌:学英语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主要是为满足交流和沟通的需要。以前是翻译外国科技、政治、文化书籍,学习其先进理念和技术;我们不仅要“拿过来”,还要“送出去”,弘扬中华文化。从个人需要来讲,英语从小学高年级段开始就被定为必修课,孩子知道它的重要性。
从大家的观点来看,学英语一般有三种目的:
1. 学习一门课程,应对大大小小的考试,为以后的个人发展做准备;
2. 对位交流,包括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两种。
3. 学习西方文化,领略文字的魅力,走进西方人的世界;
那么,在这些学习目的的引导下,怎样才能学好英语,从哪里入手,什么才是学语言的重点呢?我个人认为,在语言上,除了简单的交流,更多的是了解西方的社会、历史和文化。
留心生活中的英语
我们可以看看自己的周围,能否不用字典把家里所有的家用电器,比如洗衣机,电冰箱,电脑,风扇,鼠标,大厨,柜子,盘子,碗碟,筷子,香水,门帘,窗户,澡盆,水笼头,床单,被套,插座,抽屉,西瓜,芒果,菜刀……用英文说出来写出来?
这些就是学英语的入口啊,从小学英语教材也可以看出来,课本上出现的词汇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名词,包括颜色、水果、运动、家具等。
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英文,从最生活化的地方入手,才能学得有趣,且有收获。
当英语成为一种与你生活相关的又快乐的东西,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不自觉地学好英语。当你看到桌子,脑子里跳出来的不是中文,而是table的时候,可以说,英语的基础已经基本打下了。
学习任何一种东西,不管是英语、日语、法语,还是意大利语,都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和技能。这样,发现生活中的英语,并在生活中应用,进而变成一种“自动化”的思维和意识时,英语自然就为我所用,变成了一种工具。
关注西方古典文化
中国漂亮的文章,漂亮的成语都是由典故而来,比如“三顾茅庐”、“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朝秦暮楚”,等等,如果不熟悉中国文化,就不能理解这些词。新加坡的情况就是如此,很多人可以说华语,却很难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
英文也是如此,如果不懂英美文化,就想把英语学好,学精那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比如,”Achilles”(阿喀琉斯)是由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而来, Achilles是一个人间英雄,他的母亲Thetis在他出生时把他浸泡在冥河,所以他刀枪不入。但是由于母亲握住了他的脚裸,所以后脚跟成为了他唯一致命的弱点。在特洛伊战争中,被特洛伊城的巴里斯王子(Paris)一箭射中后脚跟而阵亡。 由此而生的典故叫Achilles’ heel。在西方,人们普遍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致命伤,致命的弱点.
再比如,在特洛伊战争中,Achilles是被特洛伊王子Hector引诱至城下。Hector虽然勇敢,可是在面对Achilles时,仍被他追着绕了城墙好几圈才被迫和他单挑(有点边骂边跑的味道),所以英文中有hectoring一词表示“大吹大擂,说大话”的意思。
有意思吧,这个就是语言的魅力.
我们汉语言有她的经典之作,比如史记,三国,四书五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西方的文化也是有他们的荷马史诗,古希腊,雅典,罗马,圣经,骑士。所以,想要学好英语,我们绕不开这些东西。推荐大家阅读经典的书籍,比如,古希腊神话,圣经。
注:枫想、梦随行、木紫夏凌,都是校讯通博友,她们也都是英语学习者。您可以登录校讯通博客首页(blog.xxt.cn),按博客名搜索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