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4-12 10:42:54 作者: rapoo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

前几天,就看着孩子疯长出来的头发心里不舒服,特别是子俊,本身头发硬向上直伸着,更显得乱糟糟的。于是,要带孩子去理发,谁知老公突然冒出一句:正月里不是不让理发吗?说是妨舅舅(意思说对舅舅的运气不好),到“二月二龙抬头”再理吧。我一听,算了,反正已经这样了,也不在乎这几天。

以前,还真没有注意过这个风俗,于是我打开电脑,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万一孩子问起了咱也知道。

说干就干,上网一查,千条都出来,现在信息时代,有了电脑真是无所不知呀,细细看来,原来如此。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原来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作文

原来如此,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关于二月二,还有个传说呢!

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大旱,连年无雨。在临潼骊山之东的马额塬上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小伙子叫水生。他见天旱,便设法四处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头村,听一位老伯讲了这样的话:“关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晓。曾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可这小龙到了关中却一头窜到龙河里,把播雨大事给忘了。”水生问:“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说:“必须弄到一根降龙木才行。”水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降龙木,制服了小龙。只见小龙抬头腾空而起,直冲九霄,霎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

可是,为什么在二月二要剃头呢?我想,不单单是为了吉利,总有个说头吧!一查果然有呢!

二月二剃头是许多地方的习俗,谓之“剃龙头”,一直到今天,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还是人满为患。之所以选择二月二日剃头,一方面是因为俗信“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头发已经变长;另一方面是取龙抬头之吉意,祝愿儿童长大以后有出息。

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为什么呢?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既然关乎娘家人的性命,则兹事体大,也就马虎不得了。因此,在北京,进了正月,理发馆的生意是很清淡的。大家都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是“思旧”,而不是“死舅”,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
  
据了解,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哦!原来是误传,不管怎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吉利日子。晚上有时间带着孩子理理发。这不又赶上了下起了春雪,为我们干旱的大地上,洒满了甘露,帮助我们的庄稼渡过这干渴难耐的日子,更显出它的神奇。我仿佛看到苍龙的头(即龙的两只角)从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抬起来了,龙脖随之也挺直,“二月二,龙抬头”预示着我们这条龙要腾飞了。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作文

小知识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作文: 今年如何欣赏龙抬头?

2月26日这天,如何在夜空欣赏“龙抬头”呢?天文专家介绍说,每年龙抬头的时间是不同的,因为今年春节来得比较早,抬头的时间会比较晚。

天文专家提醒说,当日晚上9时之后,龙的两只犄角首先从东方的地平线上浮出。角宿一是明亮的一等星,放射着蓝色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个小时后,龙的咽喉“亢宿”也升至地平线以上;到了次日日出之前,龙的全身会逐渐显现在南部的天空。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