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爱的教育》
初次接触《爱的教育》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刚刚开始担任中年级的语文课程,在学习《争吵》一课后,我和班里的孩子们一起捧读了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著作——《爱的教育》。
当时读这本书,没有过多的感受,因为这本书记载的是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记叙的是家庭中和同学间琐碎的小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会比较感兴趣,对于我觉得并没有太高的文学价值。.
直到暑假里看到夏丐尊先生的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
我产生了重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爱的教育》的念头。
再次捧读《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不再是当初读这本书的感受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孩子们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最廉价的东西最容易忽略,很多人都在心安理得的接受来自他人的爱,却很少去思考如何回报他人。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去感受爱,奉献爱。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这本书能告诉孩子们,对父母的爱要学会感恩,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与人相处应该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别人,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而为地去帮助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但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厚重的父母之爱,深沉的亲子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