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宋江受招安 ——我读《水浒传》 说起水浒一百单八将,许多人会想起其杀富济贫、替天行道之事来,而全员招安、征讨方腊之事,却往往被认为是众好汉身上不曾洗去的污点,乃至文革时期竟喊出“批林批孔批宋江”之口号,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宋江招安有投降主义的倾向,这也正是文革时期国人所忌讳的一种情感,当时人们正需要奋发向上、永不屈服的冒险精神,所以宋江也自然充当了反面教材,成为了人们批判的对象。 再者,宋江的招安行为间接地断送了几十位兄弟的性命,如果没有招安,没有南征,众好汉很可能在梁山水泊安详地度过一生,而南征路上,腥风血雨,将士十损七八,想必主帅帐中宋公明怎能心安? 但是,宋公明招安也不无道理。梁山上诸位好汉,一生秉承“忠义”二字,而前期好汉们杀富济贫,可谓“义”字当头,也只是对头领对兄长之“忠”,为“小忠”也,招安后,草寇即为官兵,昔日兄弟仍存手足之情,此“义”无伤;而卖力朝廷,有“忠”字可言,报效朝廷成了“忠”的新内容,则此忠为“大忠”也。 深层次地讲,招安的过程,也是一种信仰的改变。招安之前的“替天行道”与之后的“顺天护国”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都含“天”字,但“替天行道”的天,是指上天,冥冥之中控制一切的天主,而“顺天护国”的天指的是皇帝,当代的真龙天子,天主虽然崇高,却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虚幻的概念,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信仰,天子却是的确存在的,举国上下都应当效忠的对象,也许,正是经过这次招安,众好汉才找到了彰显正义的真正方式。 我想,正是这次招安,创造了一个悲剧性的农民起义故事,塑造了人们崇敬的忠义参天的精神,也成就了不朽的经典——《水浒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