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人与自然 相融相依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4-21 10:39:51 作者: rapoo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欢快的儿童诗歌,读来朗朗上口。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爱护小鸟。《父亲和鸟》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文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本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浅水洼里的小鱼》呼唤人们要关爱生命,保护动物。《清澈的湖水》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小洁的环保行为和小孩扔香蕉皮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更突出小洁环保的鲜明形象。根据本组文章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很自然地意识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融相依,从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如教《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围绕重点句(1)“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2)“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让学生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让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文章,品析语言,达到个人的情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于是学生悟出第一句要读出鱼多,就得把“也许”和“甚至”读得重一些。第二句的朗读更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孩子说:“想到小鱼就快要死了,我心情很难过,我想怀着难过的心情读。”有的学生说:“被海浪抛弃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现在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它多可怜呀!我想读出可怜的语气。”还有的学生说:“想着一条条小生命就要这样消失,这是多悲伤的事,我想怀着悲伤的心情读。”……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朗读,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教《清澈的湖水》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导学生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在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导入,学生会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加深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当然遗憾和困惑也是有的,如《浅水洼里的小鱼》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提出的问题雷同,有的小组提出的问题价值性探讨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引导者没有把握好机会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降低,这说明教育机智和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欠缺,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再如《父亲和鸟》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不过至少和孩子们一同走进了本文,领略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通过反复的阅读,用心的体味,绝大多数的孩子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