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10以内减法》学案及反思(三)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4-21 10:39:52 作者: rapoo

《10以内减法》学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7-3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被减数是2-6的减法。

2、 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看图表述图意。

2、 理解减法的意义。

3、 掌握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看图表述图意。

2、 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让学生说10以内数的分成。

2、 填空:

2+()=4 ()+3=5 1+()=3 ()+2=6

(以上两题目的是为学习减法的计算做铺垫)

(二) 学习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花果山去旅游,孙悟空有一个条件,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再让去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1)出示主题图(1)图上有什么?山上有几只猴子?(多叫几个学生说)

(2)出示主题图(2)这幅图最好用动画的形式出现,让学看到有1只猴子跳进洞里了,问:有几只猴子跳进洞里?(多叫几个学生说)

(3)能提出什么问题?(山上还剩几只猴子?)

(4)以上三句话连起来说说?(自己说,同桌说)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练习看图说话,为后面的应用题做铺垫,在同桌说时,教给学生左边同学说,右边同学听,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2、怎样列式?(板书:4-1=3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去掉就要用减法计算。同时教学减号和算式的读法。

3、怎样计算?

(1)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举起4枝铅笔,去掉1枝,还剩下3枝。)学生边操作边说过程。

(2)没有铅笔,我们怎么计算呢?让学生把减法计算和前面的分成联系起来。想:4可以分成1和3,所以,4-1=3

(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不但减法的计算过程,还要抽象出算理。)

4、同理教学主题图(3)和(4)

(三)巩固练习

1、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2= 4-3= 1-1=

3-2= 5-4= 2-1=

4-2= 3-1= 5-3=

4-4= 5-1= 4-1=

3-3= 2-2= 3-3=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减法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按照以上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参与度非常强烈。成功之处:

1、 把教学内容融于故事情境中。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览花果山》当中,并且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能得到他们喜欢的人物孙悟空的邀请。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内在驱动力。

2、 评价语满足了学生表现欲。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一张白纸,只要孩子们能看图表达出自己对图意的理解,无论是否完整都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如:看到主题图(1)有的孩子们说:有4只猴子,有的孩子说:岩石(山上)上有4只猴子,让学生评价哪一种语言表达更清楚,孩子们在评价过程中,明白了说话要完整清晰。有的孩子的语言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感到很自豪。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